第140章(2 / 2)

人终于是动了气,不满道:“孙媳,你这是要清理承谦的门户不成?”

“孙媳不敢。”乔芝既然敢说,就是做好了心理准备,此时面对其他人不同的反应,仍是镇定地说道,“孙媳只是考虑到侯府家声,与侯府如今风口浪尖的处境,认为要将一切不安宁的因素解决彻底,才有此考量。”

“祖母,您想一想。其一,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,使得素来万般谨慎的皇后娘娘今日却召了母亲与锦?h进宫?其二,如今世子上了战场,又立了功,升官提级指日可待。届时,侯府的尊荣更上一阶,有千万双眼睛盯着,哪怕有一点差错都会成为他人攻击侯府的把柄。”

“母亲她仁慈,允准庶子庶女养在亲生母亲膝下,本是为圆一场母子情的好心好意。可难免有人大意忘本。当日母亲她主持三公子娶妻,三姨娘就有挑拣之心。如今三公子娶了诚敬伯府有脸面的庶四姑娘,实为门当户对的平娶平嫁。可三姨娘不但从未好生相待沛春,还因对三公子的亲事心生不满而苛待沛春,挑起通房与沛春作对。好在沛春她懂事,一直隐忍不发,从未与诚敬伯府诉苦。可若再这么纵容三姨娘下去,沛春隐忍不得,告回娘家,引起伯府不满,旁人瞩目,状告父亲与母亲治家不严、甚至倚仗身份藐视权贵,这该如何是好?”

乔芝一字一句掷地有声,引得原本不高兴的雷老夫人也认真听了下去。

尤其是她提及今日皇后无端召见侯夫人的事,更是提醒了雷老夫人要深思此事。

她这个长孙女本就端庄自持,做了皇后之后更是识大局又步步谨慎。就连端午节时,与侯府相聚那样的近,她都不会召她母亲一聚。

可今日却召了亲娘进宫。

想起皇后,雷老夫人自然就想起一桩让侯府上下一直揪心却又不敢提的事。自皇后嫡子早夭后,膝下就仅有一位长公主,如今已过去三年之久,皇后有喜讯是极有可能的事。

如此想来,皇后是特意选在这个关头,前有边关捷报、后有连带着胞妹一同宣进宫,以此做遮掩,实则很有可能是有喜了!

一想到出自裴家的皇后极有可能有身孕、诞下嫡子,眼前的什么事在雷老夫人眼中都不再重要了。

乔芝说的没错,虽然孙沛春只是一个庶子妻,但也是出身于伯府的。三姨娘此举确实会给侯府带来隐患。

看乔芝的意思,是想等孙沛春生下腹中孩儿,待孩儿长大后再将三姨娘接回来。没了姨娘从中作梗,三公子房里就能清净几年。

雷老夫人在心里念着,只不过是让三姨娘在庄子上住几年罢了,孙家姑娘看在这般处置三姨娘的份上,应当不会再与伯府诉苦。

眼见雷老夫人快要被乔芝说服,三姨娘跪地哭求道:“老夫人,求您念在我与您有亲的份上,不要将我送走!我一定再不生事,好好待沛春。”说完又看向裴锦秀,愤愤道,“你这个丫头,我生你有什么用,如今见我要被送走,也不知帮着求求情!”

生母因为自己去寻了大嫂嫂落得这般下场,裴锦秀也没好到哪里去。抱着三姨娘的胳膊与她跪在一处,痛哭流涕泪水糊了满眼。

她抽泣道:“姨娘,我早就劝你对三嫂不要这般心狠。如今你做错了事,受罚是应该的。女儿愿陪姨娘一同去庄子上,给姨娘作伴。”

雷老夫人叹口气,指着裴锦秀对三姨娘说道:“你看看,八丫头都如此明事理,怎么你反倒越活越小性了?庄子上清净,你好生去反省反省。”

乔芝望着裴锦秀,还是有些于心不忍。

她吩咐裴锦秀跟着她一同到寿安堂来,是因为心中做好了要处置三姨娘这个祸之根源的决定,不想背着裴锦秀处置她的亲娘,让裴锦秀这个做女儿的一无所知。

现在裴锦秀要陪三姨娘一起受罚,是背离乔芝所愿的。她唤了一声,“八妹妹。”

裴锦秀看向乔芝,撑起一个笑来,说道:“大嫂嫂,你不用考虑我,去庄子住没什么不好的,我去陪我姨娘,还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