拦她,而后也没有劝过一句,到今天,才握着她的手,对她说了一句,“公主,您往后照顾好自己。”
永嘉鼻尖一酸,眼眶微微湿润,其实她嫁到卫国公府多年,老夫人对她很照顾了。她轻轻点头,低声道,“您也多保重身子。”
她没有说我会来看您这种话,她这个人,总觉得一旦说出来,就一定要做。可是,她大概此生都不会再踏进卫国公府了,所以还是不要说了,也不要叫老夫人惦记她了。
拜别陆老夫人,永嘉便从卫国公府搬了出来。
陆则本想请她入宫住,却也被永嘉回绝了,皇宫早已不是她的家了,至于儿子说另建长公主府的事,永嘉也没有应允,她在自己名下的一个园子里,度过了此生最自在轻松的一个冬天。
晾晒了许多的红梅,还给宫中的儿子儿媳送了些……大年三十那一晚,她还着丫鬟嬷嬷做了饺子,做得不大好看,煮的时候还破了许多,本着自己不嫌弃自己的手艺的想法,永嘉舀了一大碗,结果把自己给吃撑了。
年三十夜里一直听到爆竹声,她迷迷糊糊地也没睡多久,第二天中午才爬起来,抱着被褥在床上发呆,脑海里忽然冒出来个念头。
她想出去看看。
去看看名山大川,去走走窄巷小道,总之不是在一个地方窝一辈子。
第208章 永嘉X陆勤(二)
秋阳杲杲, 远处沉湖里,残枝枯荷,歪歪斜斜地立在浅塘淤泥中, 秋风拂过, 芦苇荡犹如落雪一般,飞絮漫天。
火红的夕阳映照在湖面上, 一片橙红绛紫,于这肃杀的秋季里, 显得热烈。
进县城的官道上,几辆马车正以不疾不徐的速度缓缓前行着,护卫在马车两侧的十余男子,皆精悍勇猛, 远远看着便叫人不敢招惹, 有从旁经过的马车,纷纷多看了几眼, 猜测着, 不知又是哪位贵人去云梦拜泗洲寺。
却见那马车忽的缓缓停下了。
马车上走下一中年妇人, 带着一护卫, 朝回走了些许路,来到官道侧茶水摊子旁, 却未入那茶肆,而是停在一卖梨老妪面前, 似是与那老妪交谈了些什么,过了会儿, 便带着满满的一篮子秋梨朝回走。
至于那老妪,则还千恩万谢的站在远处。
这买梨人便是随主子出行的杨嬷嬷了,她拎着梨爬上马车, 坐稳后,马车又缓缓朝前行去。杨嬷嬷将那梨简单擦洗后,装进木盘中,摆到马车中间的小桌上,笑着朝马车中人道,“公主尝尝这梨甜不甜。那老妪自家院子里种的,今岁年景好,结了许多果,家里吃不完,索性拿出来卖了。一家子都以种地为生,也未卖过,更不知如何叫卖,都打算原样带回去了。老人家听奴婢说要买,高兴得不得了。”
“秋梨最甜,也养人。”永嘉选了个不大不小的,也不嫌弃什么,就大大方方咬了一口,果是汁水清甜,咬上几口,一点梨渣都无。不过这样多的梨,她一人是决计吃不完的,果子便是要新鲜才好吃,便道,“剩下的,等到了云梦,便给大家分了吧。”
一路上皆是如此,杨嬷嬷也早已习惯了,笑着答应下来。
永嘉吃了梨,用湿帕子擦了手,继续翻看起云梦的县志。一县的县志,自然是外面买不到的东西,属于官方文书,都存放在各县的县衙书库中,她这里的,却是数月前从京中寄来的。
可能是以前循规蹈矩,被约束久了,永嘉都未曾想过自己会这样任性,不过是一时兴起的念头,竟也就那样付诸实践了。
正月十五后,她便告别了儿子儿媳,从京城出发,没出门的时候,觉得天地广阔,大好河山,可去的地方数不胜数,可真出了京郊,那股子兴奋劲儿过去,永嘉却又不知自己第一程应去哪里了。
还是翻游记时,偶尔读到一篇关于虎跑泉与雨前龙井茶的文章,便临时起意,去了趟杭州府。在那里,她脱下了华服,跟着当地的茶户去茶山采茶,细雨朦胧的清明时节,哪里都是潮湿的,即便不下雨,穿梭在浓郁中的低矮茶树间,不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