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(金刚经)(5 / 6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9956 字 1个月前

经五十年矣,在背者经也。”前后厄难,无不获免,知是经之力也。(出《报应记》)

唐元初是九江人,在市上卖柴为生。年纪七十,常念金刚经。晚上回江北,在江中大风刮起,同过江的人都淹死了,只有元初浮在水面上,漂到了南岸。那些停在岸边的船上的人都是大商人,看见元初背上有几尺高的光,认为他是贵人,才能够得生,都争着送给他衣服,轮番请他吃饭。说话时间长了也都熟悉了,才知道他是村中一老头。于是问他光是从哪里来的,他说:“我读金刚经已五十年了。在背上的光是经。”他前后的噩运,没有不获免的,知道都是经书的力量。

兖州军将

乾符中,兖州节度使崔尚书,法令严峻。尝有一军将衙参不到,崔大怒,令就衙门处斩。其军将就戮后,颜色不变,众咸惧之。是夜三更归家,妻子惊骇,谓是鬼物。军将曰:“初遭决斩时,一如醉睡,无诸痛苦。中夜,觉身倒街中,因尔还家。”妻子罔知其由。明旦入谢,崔惊曰:“尔有何幻术能致?”军将云:“素无幻术,自少读金刚经,日三遍,昨日诵经,所以过期。”崔问记得斩时否,云:“初领到戟门外,便如沉醉,都不记斩时。”崔又问所读经何在,云:在家锁函子内。”及取到,锁如故。毁锁,见经已为两断。崔大惊自悔,慰安军将,仍赐衣一袭,命写金刚经一百卷供养。今兖州延寿寺门外。盖军将衙门就法并斩断经之像,至今尚存。(出《报应记》)

乾符年中,兖州节度使崔尚书,法令很严峻。曾有一军将没按时到衙,崔便大怒,就令在衙门处斩首。那个军将被斩首之后,颜色不变,大家都感到害怕。这天夜里三更时,军将便回家了。妻儿惊慌害怕,说是鬼。军将说:“当初遭斩时,就象醉酒入睡一样,没有任何痛苦。半夜,觉得身子倒在街道上,因而就回家来了。”妻子不知道什么缘由,第二天早晨去谢崔。崔惊讶地说:“尔有什么幻术能这样?”军将说:“一向没有什么幻术,从小读金刚经。每天三遍,昨天诵经,才误了占卯的时间。”崔问还记得斩首的情景吗,说:“刚领到戟门外,便象沉醉了一样,记不住斩首的情景了。”崔又问读的经书在哪里。他说:“在家,锁在匣了里。”等到去取来,锁象原来一样。毁坏锁头,看见经书已断为两截。崔惊异又后悔,安慰军将,并赏给他一套衣服。命他写金刚经一百卷供奉。现在兖州延寿寺门外,军将衙门被杀以及斩断经书的像,至今还存在。

杨复恭弟

唐内臣姓杨,忘其名,复恭之弟也。陷秦宗权、鹿晏洪、刘臣容贼内,二十余年,但读金刚经,虽在城中,未尝废。会宗权男为襄阳节度使,杨为监军使,杨因人心危惧,遂诱麾下交赵德言攻杀宗权男,发表举德言为节度使。由是军府稍定,民复旧业矣。杨于课诵之功,益加精励。尝就牙门外柳树下,焚香课诵之次,欻有金字金刚经一卷,自空中飞下,杨拜捧而立,震骇心目:“得非信受精虔,获此善报也!”故陷于贼党二十年间,终能枭巨盗,立殊勋,克保福禄者,盖佛之冥祐也。(出《报应记》)

唐朝的内臣姓杨,忘记了他的名,是杨复恭的弟弟。陷落入贼人秦宗权、鹿晏洪、刘巨容之手。只是念金刚经,虽然在城中,也不曾荒废。正赶上宗权的儿子做襄阳节度使,杨做监军使。杨因为人心危惧,就诱使部下赵德言攻杀宗权的儿子,上表推举德言为节度使。从这以后军府稍微平定,百姓们又重操旧业。杨在诵读经书上非常下功夫,也更加精心勤勉。曾在牙门外柳树下,焚香而诵读经书,忽然有金字的金刚经,从空中落下来。杨拜捧经而站着看,心里很激动:“莫非是信经受经的心虔诚,才得这种善报么!”因此陷入贼党二十年间,最终能斩杀巨盗首领,建立了特别的功勋,保住福禄,大概是佛在暗中护持吧。

蔡州行者

唐宋汶牧黄州日,秦宗权阻命作乱,将欲大掠四境。蔡州有念金刚经行者,郡人咸敬之,宗权差为细作,令入黄州探事。行者至黄州,未逾旬,为人告败。宋汶大怒,令于军门集众决杀。忽报有加官使到,将校等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