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借债那家养的母牛生下了一个牛犊,在膁骨和肋骨之间有刘钥匙的姓名,就象用笔墨写上的一样,被债家用鞭打使役的没有完整的皮肤。钥匙的妻子和儿子刘广,拿很多的钱把它买了回来,放在屋里,象刘钥匙活着那样精心地喂养着。等到死了,就装了棺材埋葬在荒野之中。这个故事和刘自然的故事差不多,也是因果报应的道理,决不是瞎说。
上 公
宜春郡东安仁镇有齐觉寺,寺有一老僧,年九十余,门人弟子有一二世者,彼俗皆只乎为“上公”,不记其法名也。其寺常住庄田,孳畜甚多。上公偶一夜,梦见一老姥,衣青布之衣,拜辞而去,云:“只欠寺内钱八百。”上公觉而异之,遂自取笔写于寝壁,同住僧徒亦无有知之者。不三五日后,常住有老牸牛一头,无故而死,主事僧于街市鬻之,只酬钱八百。如是数处,不移前价。主事僧具白上公云:“常住牛死,欲货之,屠都数辈,皆酬价八百。上公叹曰:“偿债足矣。”遂令主事僧入寝所,读壁上所题处,无不嗟叹。(出《玉堂闲话》)
宜春郡东安仁镇有座齐觉寺,寺内有个老和尚已经九十多岁了。他的门人弟子有一两代,因此不管是僧家还是俗家,都称呼他是“上公”,不记得他的法名了。寺院在常住有庄田,繁殖了不少牲畜。上公有一天晚上梦见了一个老太婆,穿着青布的衣服,向他拜了一拜,就告辞而去了。临走还说:“只欠寺院八百钱。”上公醒来,认为此事很奇怪,就拿起笔把这件事写在卧室的墙壁上。和他住在一起的徒弟们,也都不知道这件事。没过三五天,常住庄田有一头老母牛不知什么原因死了,管事的和尚就到街上把它卖了。买主只给八百钱,因此去了好多地方,都给这个价钱。管事的和尚就将这种情况全都回报了上公说:“常住的牛死了,想把它卖掉,屠户很多,全都给八百钱。”上公叹息说:“偿还了欠债就足够了。”于是就叫管事的和尚进到他的卧室,读了他在墙壁上所写的字,读后都感叹万分。
施 汴
庐州营田吏施汴,尝恃势夺民田数十顷,其主退为其耕夫,不能自理。数年,汴卒。其田主家生一牛,腹下有白毛,方数寸,既长,稍斑驳,不逾年,成“施汴”字,点画无缺。道士邵修默,亲见之。(出《稽神录》)
卢州营田吏施汴,曾经依仗势力夺取老百姓的田地好几十顷,田主生活没有着落,只好给他当长工。过了几年施汴死了。那田主的家里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,肚子底下长着白毛,有几寸见方。等长大以后就出现了杂色的毛,不到一年的时间,竟变成了“施汴”两个字,一笔一划都不缺。有个叫邵修默的道士亲眼看见过。
公乘通
渚宫有民公乘通者,平生隐匿,人或难知。死后,湖南民家生一黑驴驹,白毛作“荆南公乘通”字。其子孙闻之怀耻,竟不能寻赎,江陵人知之。(出《北梦琐言》)
渚宫有个居民叫公乘通的,一生隐藏奸邪,所以人们很难知道。他死了以后,湖南有个老百姓的家里就生了一头黑色的驴驹,它身上长了些白毛显示“荆南公乘通”几个字。公乘通的子孙们听说了这件事,感到非常的耻辱。可是竟然没能寻找到那头驴驹把它买回来。江陵的人们都知道这件事。
僧审言
云顶山慈云寺,四方归辏,供食者甚厚。寺主僧审言,性贪鄙,欺隐本寺施财,饮酒食肉,畜养妻子,无所不为。僧众稍孤洁者,必遭凌辱。一旦疾笃,自言见空中绳悬一石臼,有鼠啮之,绳断,正中其心,大叫气绝。久而复苏,如此数十度,方卒。逾年,寺下村中牛生一犊,腹下分明有“审言”二字。(出《儆戒录》)
云顶山有个慈云寺,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进香,供奉寺院东西的人特别多。寺院里的主持叫审言,他生性贪婪卑鄙,欺骗隐藏人们施舍给寺院的财物,每日喝酒吃肉,还娶老婆、生儿子,真是无所不为。和尚当中如果有稍稍的孤傲和洁身自好的人,一定要遭到他的欺凌和侮辱。有一天的早晨,他突然得了重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