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(4 / 6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9256 字 1个月前

。”大学诸生曰:“诚如说,事未可知。”明旦视榜,即果如梦中焉。彦博以元和五年崔枢侍郎及第,上二人李顾行、李仍叔。谢楚明年于尹躬下擢第。(出《前定录》)

陈彦博和谢楚都是大学的广文生。陈彦博即将要考进士,忽然梦中来到一座大厅,厅内陈设庄严排场,好像要举行仪式的样子。大厅中央设有帐幕,上面装饰着彩绣,里面放着一张床,陈列着一张几案,几案上有一封书信,远远望去光芒闪耀,似乎写着金字。陈彦博暗中问主持人:“这是什么礼仪呀?”回答说:“明年进士的名单,将要送到上界官司去审阅的地方。”陈彦博又惊又喜,要求看一看名单,主持人领他走到几案旁。陈彦博看见有一个穿紫衣服的人,手里拿着象牙笏,便恭恭敬敬地退了下来,穿紫衣服的人说:“上面有您的名字,可以去看一看。”于是陈彦博上前观看,见上面有三十二人的名字,自己的名字也在里面,排在自己上面的两个人都姓李,然而没有谢楚。明白自己能中榜以后心里非常高兴,对谁也没说。等到和谢楚一同考完试以后,有人在中书那里看见名单后回来告诉谢楚,但是没说有陈彦博。陈彦博知道后不吃饭,总是哭。谢楚开导他说:“您怎么会落在我的后面呢?假如今年没考中,也不必这个样子啊!”陈彦博这才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谢楚,还说:“如果没有应验,我恐怕这一生都不会有成就了。”同学们说:“哪像你说的那么严重,事情还不知道结果呢。明天看榜,很可能你就考中了。”陈彦博元和五年考中进士主考是崔枢侍郎,排在他上面的两个人是李顾行、李仍叔。谢楚第二年在尹躬主考下中榜。

陆宾虞

陆宾虞举进士,在京师。常有一僧曰惟瑛者,善声色,兼知术数。宾虞与之往来。每言小事,无不必验。至宝历二年春,宾虞欲罢举归吴,告惟瑛以行计。瑛留止一宿。明旦,谓宾虞曰:“若来岁成名,不必归矣。但取京兆荐送,必在高等。”宾虞曰:“某曾三就京兆,未始得事。今岁之事,尤觉甚难。”瑛曰:“不然,君之成名,不以京兆荐送,他处不可也。至七月六日,若食水族,则殊等与及第必矣。”宾虞乃书于晋昌里之牖,日省之。数月后,因于靖恭北门,候一郎官。适遇朝客,遂回憩于从孙闻礼之舍。既入,闻礼喜迎曰:“向有人惠双鲤鱼,方欲候翁而烹之。”宾虞素嗜鱼,便令做羹,至者辄尽。后日因视牖间所书字,则七月六日也。遽命驾诣惟瑛,且绐之曰:“将游蒲关,故以访别。”瑛笑曰:“水族已食矣,游蒲关何为?”宾虞深信之,因取荐京兆府,果得殊等。明年入省试毕,又访惟瑛。瑛曰:“君已登第,名籍不甚高,当在十五人之外。状元姓李,名合曳脚。”时有广文生朱俅者,时议当及第。监司所送之名未登料。宾虞因问其非姓朱乎?瑛曰:“三十三人无姓朱者。”时正月二十四日,宾虞言于从弟(原本无“弟”字,据明抄本补)符,符与石贺书(“书”原作“聿”,据明抄本改)壁。后月余放榜,状头李憕,宾虞名在十六,即三十人也。惟瑛又谓宾虞曰:“君成名后,当食禄于吴越之分,有一事甚速疾。”宾虞后从事于越,半年而暴终。(出《前定录》)

陆宾虞考进士来到京城。有一个叫惟瑛的和尚精通音律还会相面和算卦,陆宾虞与他交往,他所说的事情没有不应验的。到宝历第二年春天,陆宾虞想要不参加考试回归吴地,将自己的打算告诉惟瑛,惟瑛留陆宾虞住了一宿。第二天早晨对陆宾虞说:“如果明年能够考中成名,就不必回去了。只要请京兆府推荐,必然高中。”陆宾虞说:“我曾经三次请求京兆府,全都不行。今年这件事,尤其觉得难办。”惟瑛说:“不然,您要成名,必须经京兆府推荐,别的路走不通。到七月六日,你如果能吃到鱼虾之类的水产,就一定能考中成名。”陆宾虞便把这件事写在他所住的晋昌里的窗子上,每天看一看。几个月以后,陆宾虞在靖恭北门等候一名官员,适遇朝客。于是便到自己侄孙闻礼家休息。闻礼高兴地迎出来说:“头两天有人送来两条鲤鱼,正要等着您来做着吃呢。” 陆宾虞历来喜欢吃鱼,便叫做成鱼羹,大家把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