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(6 / 10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5458 字 2个月前

字一一解散。琛叩头伏罪。敕令决一百,然后斩之。赏楚金绢百匹。(出《朝野佥载》)

唐朝垂拱年间,武则天代行处理国政,兴起了一股编造罪名陷害别人的风气。湖州佐史江琛,剪下刺史裴光书写的公文上的字,拼凑成了表达新的意思的文章,伪装成同徐敬业一起谋反的书信向朝廷告状。朝廷派官员调查裴光,认为落款签名是裴光写的,但怀疑内容不像是裴光说的话。前后派了三名官名,都没有把这个案件审理清楚。武则天决定派一名擅于推理判断,一定能调查清楚的官员。大家都说张楚金能行。于是派张楚金去重新审理。张楚金去了以后心情忧虑烦闷,独自躺在西窗下的床上。太阳照了过来,他拿着那封伪造的书信对着阳光观看,发觉字和字之间有破绽,放平了则看不见,对着太阳则能看见。于是他将州府的官员召集到一起,让人拿来一盆水,命令江深把信扔到水里,信上的文字一个个分散开来。江琛磕头承认了罪行,武则天命令打江琛一百大板,然后将他杀了,赏赐给张楚金一百匹绢。

董行成

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。有一人从河阳长店,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。天欲晓,至怀州。行成至街中见之,叱曰:“个贼住!即下驴来,遂承伏。人问何以知之?行成曰:此驴行急而汗,非长行也;见人则引缰远过,怯也;以此知之。捉送县。有顷,驴主寻踪至,皆如其言。(出《朝野佥载》)

怀州河内县的董行成能够看出谁是盗贼。有一个人在河阳老店,偷了一位旅客的驴和皮口袋。天快亮时,跑到怀州。董行成在街上看见了,喊到:“盗贼站住!”盗贼下了驴,承认了偷驴的罪行。人们问董行成是如何知道的,董行成说:“这人骑着驴走得非常快,又出了一身汗,不是走了很远的路。见了人就远远地躲开,证明他心虚害怕,根据这些就可以判定。”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,不一会儿,驴的主人顺着踪迹找来了,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样。

张 鷟

张鷟为河阳县尉日,有构架人吕元伪作仓督冯忱书,盗粜仓栗。忱不认书,元乃坚执,不能定。鷟取吕元告牒,括两头,唯留一字,问:“是汝书,即注是字,不是,即注非字。”元乃注曰“非”。去括,即是元牒,且决五下。又括诈冯忱书上一字,以问之,注曰“是”。去括,乃诈书也。元连项赤,叩头伏罪。又有一客,驴缰断,并鞍失,三日访不获,告县。鷟推勘急。夜放驴出,而藏其鞍,可直五千钱。鷟曰:“此可知也。”令将却笼头放之,驴向旧喂处。鷟令搜其家,其鞍于草积下得之。人伏其能。(原阙出处,今见《朝野佥载》)

张鷟当河阳县尉的时候,有一个陷害别人的人叫吕元,他伪造了一份仓督冯忱的文字材料,诬陷冯忱盗卖仓库的粮食。冯忱不承认是自己写的,而吕元是坚持说是冯忱写的,一时无法判定。张鷟取来吕元写的状子,压住两头,只露出来一个字,问吕元说:“如果是你写的字,你就注上一个是字,如果不是,就注上一个非字。”吕元注了一个非字,打开一看正是吕元写的状子,一连判断了五次。张鷟又压上伪造的冯忱的文字材料,仅留下一个字,又问吕元,吕元注了一个是字。打开一看,正是伪造的文字材料,吕元连脖子都红了,磕头承认了罪行。还有一次,一个旅客的驴的缰绳断了,驴和鞍子一块丢了。这个人自己找了三天没找到,报告了县衙。张鷟追查的很紧迫,偷驴的人在晚上把驴放了出来,而将鞍子留下藏了起来,因为鞍子价值五千文钱。张鷟说:“有驴就能找到鞍子。”命令将驴的笼头摘下来放掉,驴自动走向喂它的地方。张鷟命令搜查这户人家,从草垛底下找到了鞍子。人们都佩服张鷟的才能。

张松寿

张松寿为长安令,时昆明池侧有劫杀。奉敕,日内须获贼,如违,所由科罪。寿至行劫处,寻踪绪。见一老婆于树下卖食。至,以从骑驮来入县,供以酒食。经三日,还以马送旧坐处。令一腹心人看,有人共婆语,即捉来。须臾,一人来问:明府若为推逐?即被布衫笼头,送县。一问具承,并赃并获。时人以为神明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