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神。谁得(明抄本得作谓)绮罗翻有力,犹自嫌轻更著人。”玄宗与贵妃及诸嫔御欢笑移时,声闻于外,因命牙笏及黄文袍以赐之。(出《明皇杂录》)
玄宗到勤政楼观看各种伎艺节目,有上百名歌手参加演出。朝廷的文艺机构“教坊”有个王大娘,善于用头顶百尺高竿,竿上放一个木山,形状好像海上的仙山。然后再让小孩手里拿着红色的木棍,在木山上歌舞不停。这时刘晏才十岁,因为是神童,被任命为秘书正字。他相貌丑陋,但聪明过人。皇帝将他叫到楼中的帘子下面,贵妃将他抱坐到膝盖上,为他涂脂抹粉,为他梳头。玄宗皇帝问他:“你身为秘书正字,纠正了几个字?”刘宴说:“天下字全都可以纠正,只是朋字不能纠正。”贵妃命令他歌咏王大娘顶竹竿。刘晏应声说道:“楼前百戏竞争新。唯有长竿妙入神。谁得绮罗翻有力,犹自嫌轻更著人。”玄宗皇帝和贵妃娘娘,以及诸位侍妾、宫女欢笑多时,声音传到外边,玄宗皇帝命令赏赐给刘晏象牙笏板和黄文袍。
林 杰
林杰字智周,幼而聪明秀异,言发成文,音调清举。年六岁,请举童子。时(原父作文,据明抄本改)肃为闽府大将,性乐善,尤好聚书,又妙于手谭,当时名公多与之交。及有是子,益大其门。廉使崔侍郎千亟与迁职,乡人荣之。杰五岁,父因携之门脚,至王仙君霸坛,戏问童子能是乎?杰遂口占云:羽客已归云路去,丹炉草木尽凋残。不知千载归何日,空使时人扫旧坛:父初不谓眇岁之作,遽臻于此。群亲益所惊异,递相传讽,乡里喧然。自此日课所为,未几盈轴。明年,遂献唐中丞扶。唐既伸幅窥吟,耸耳皆吹,命子弟延入学院。时会七夕,堂前乞巧,因试其乞巧诗。杰援毫曰:“七夕今朝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唐惊曰:“真神童也。”以是乡人群来求看,填塞门巷。杰又精于琴棋及草隶书,俱自天然,不假师受。唐因与宾从棋,或全局输者。令罩之勿触,取童子来,继终其事。杰必指踪出奇,往往返胜。曲尽玄妙,时谓神助。后复业词赋,颇振声问。有仙客入壶中赋云:仙客以变化随形,逍遥放情。处于外则一壶斯在,入其中则万象俱成。飞阁重楼,不是人间之壮。奇花异木,无非物外之名。至九岁,谒卢大夫贞、黎常侍殖,无不嘉奖。寻就宾见日,在宴筵。李侍御远、赵支使容深所知仰,不舍斯须。和赵支使詠荔枝诗尤佳,云:金盘摘下排朱果,红壳开时饮玉浆。刘副史立作奇童传,刘制使重为序,以贻之。至年十七,方结束琴书,将决西迈。无何七月中,一旦天气澄爽,书堂前忽有异香氛氲,奇音响亮。家人出户观,见双鹤嘹唳,盘空而下,雪翖朱顶,徘徊庭际。杰欣然舍笔,跃下庭前,抱得一只。其父惊讶,恐非嘉兆,令促放,逡巡溯空而去。亲邻闻兹,咸来贺肃曰:“家藏书栉比,乃类筵鳣之表祥也。”及夕,杰偶得疾,数日而终。则知杰乃神仙谪下人世,魂灵已蜕于鹤耳。不然者,何亡之速也?(出《闽川士传》)
林杰的字叫智周。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,出口成章,音调响亮。他六岁的时候,就开始有了名声。他的父亲林肃是闽府的大将,性格快乐善良,尤其喜欢收藏书籍,又精通下围棋,当时的社会名流都愿意和他结交。等到林肃有了儿子,更加光耀门庭。廉使崔千升任侍郎,家乡的人都引以为荣。这时李杰五岁,父亲带着他访客,走到王仙君霸坛。有人开玩笑说:“小孩子能行吗?”李杰当即作诗念道:“羽客已归云路出,丹炉草木尽雕残。不知千载归何日,空使时人扫旧坛。”他的父亲一开始也没想到,小孩子作诗竟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。亲属们更加惊异,相互传递朗诵,震动了附近的人们。从此他每天的功课,就是写几首诗。第二年,李杰将自己写的诗歌献给中丞唐扶。唐扶打开观看朗诵,非常欣赏,命令将他以子弟的身份送入学院读书。这一天来到七月初七,妇女们在堂前穿针乞巧诗。唐扶考试李杰作乞巧诗。李杰拿起笔写道:“七夕今朝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