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时年十四岁。明年丁母忧,因流寓青齐间。然糠照薪,俾夜作昼,览书数千卷,间为诗赋。唐僖宗再幸梁洋,窃赋云:“哀痛不下诏,登封谁上书。”至昭宗庙。联中科第。又忽忽不乐,恨未得转四体,为训诰之语。及梁祖受禅,琪始自前殿中侍御史,擢翰林学士。(出《李琪集序》)
李琪是豪门贵族的后代,他的父亲李敬是唐朝广明中佐滑州王铎的参谋。李琪生下来就特别聪明,十岁就懂了诗书礼乐春秋“六经”,然后又博览文史群书,无论是睡觉和休息的时候都不忘学。十三岁的时候所作的词赋诗颂,就得到亲戚朋友的赞赏。府帅王铎听到后感到奇怪,每次看到李琪的诗作,都抱有怀疑。王铎曾经留下李琪的父亲在府内喝酒,暗中派人以“汉高祖手下三杰”为题目去考试李琪作赋。等到李琪作完了,拿回来交给王铎,赋的末尾写道:“得到人才就昌盛,不是贤士不要与之共事。像三国“一龙三友”一样的朋友非常珍贵,如鼎足一样支撑局面的大臣要格外器重。项羽之所以失败灭亡,主要是有范增而不用。”王铎惊奇地说:“这个孩子能成为大器啊!”想要抬高他的文章的声价,便将他作的赋拿给座上的官员客人们看,大家全都称赞夸奖。有一天李琪去拜见王铎,王铎看着他说:“正好蜀中的公文到了,任用夏州拓跋思恭为京北收复都统。你能以此为题材写一首诗吗?”李琪拿过笔立即写成一首诗:“飞骑经巴栈,鸿恩及夏台。将从天上去。人自日边来。此处金门远。何时玉辇回。早平关右贼,莫待诏书催。”王铎更加惊奇,握着李琪的手说:“你真是少有的人才啊!”这时李琪才十四岁。第二年,他母亲死了,他家搬到青齐一带居住。他烧米糠和木柴照明,将夜间当作白天,看书数千卷,同时写了不少诗赋。唐僖宗再次巡视梁洋时,李琪私下写了一篇赋说:“哀痛不下诏,登封谁上书。”到昭宗时,李琪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,过后他又忽然不高兴了,恨自己没有分别用四种字体书写训导文章和诏书等考试文章。等到后梁的太祖皇帝接受皇位时,李琪从前殿中侍御史,提拔为翰林学士。
刘神童
刘神童者,昭宗朝以乡荐擢第,时年六岁矣。帝召于便殿复试之,神童朗讽经书,初无微误,帝大称,因掇御盘果实赐之。左右侍臣,俱有羡色。故都官郑谷赠之诗曰:“习读在前生,僧谭足可明。还家虽解苦(明抄本苦作喜),登第未知荣。时果曾沾赐,春关不任情。灯前犹恶卧,呓语诵书声。”(出《郑谷诗集》)
刘神童在昭宗当皇帝的时候,经推荐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,当时只有六岁。皇帝将他叫到偏殿复试,他背诵经典著作没有一点差错。皇帝大为称赏,拿御盘中的水果给他吃,左右的官员均流露出羡慕的神色。都官郑谷赠诗说:“习读在前生,僧谭足可明。还家虽解苦,登第未知荣。时果曾沾赐,春关不任情。灯前独恶卧,呓语诵书声。”
路德延
路德延,儋州岩相之犹子也。数岁能为诗。居学舍中,尝赋芭蕉诗曰:一种灵苗异,天然体性虚。叶如斜界纸,心似倒抽书。诗成,翌日传于都。会儋州坐事诛,故德延久不能振。光化初,方就举擢第,大有诗价。又为感旧诗曰:“初骑竹马咏芭蕉,尝忝名卿诵满朝。五字便容过绛帐,一枝寻许折丹霄。岂知流落萍蓬远,不觉推迁岁月遥。国境永宁身未立。至今颜巷守箪瓢。”天佑中,授左拾遗。会河中节度使朱友谦领镇,辟掌书记。友谦初颇礼待之。然德延性浮薄骄慢,动多忤物。友谦稍解体。德延乃作孩儿诗五十韵以刺友谦。友谦闻而大怒,有以掇祸。乃因醉沉之黄河。诗实佳作也。尔后虽继有和者,皆去德延远矣。诗曰:“情态任天然,桃红两颊鲜。乍行人共看,初语客多怜。臂膊肥如瓠,肌肤软胜绵。长头才覆额。分角渐垂肩。散诞无尘虑,逍遥占地仙。排衙朱榻上,喝道画堂前。合调歌杨柳,齐声踏采莲。走堤冲细雨,奔巷趁轻烟。嫩竹乘为马,新蒲掉作鞭。鴡雏金旋系,獢子采丝牵。拥鹤归晴岛,驱鹅入暖泉。杨花争弄雪,榆叶共收钱。锡镜当胸挂,银珠对耳悬。头依苍鹘裹,袖学拓枝揎。酒殢丹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