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(4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178 字 1个月前

署索要各式各样的案卷,又要印鉴和记事簿,并且很急促地把驿门锁上,象有什么要紧的事似的,扰闹得一州一宿不得安宁。有一个老吏(官的下属办公人员)偷偷地发笑。他借掌膳食人的关系官已和监察御史下边的胥吏(下属办公人员)通融好了,答应给送壹百匹缣(微带黄色的细绢)。第二天天没亮,御史已开驿门,把案卷印历还给州的官署,骑马而去。

崔 遠

崔遠为监察,巡囚至神策军,为吏所陷。张盖而入,又讽军中索酒食,意欲结欢。窦文遠怒,立奏(“立奏”原作“奏立”,据明抄本改)敕就台鞭于直厅而流之。自是巡囚不至禁军。(出《国史补》)

崔遠任监察御史,为巡察逃跑的囚犯到禁军神策军营中,为吏(官的下属办公人员)所陷害。他来的时候,仆役们打着大伞,又扬风他在军中索要酒食,原打算通过这次饮酒结好联欢。吏人说坏话给长官窦文遠,窦文遠大怒,立刻上奏皇帝。皇帝下了附有命令的诏书,命令在值班的大厅里打崔遠一顿鞭子,然后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。从这以后,巡查犯人,不到禁军了。

严 武

宝应二年,大夫严武奏在外新除御史,食宿私舍非宜。自此乃给公乘。元和中,元稹为监察,与中使争驿厅,为其所辱,始有敕:节度观察使台官与中使,先到驿者,得处上厅。为定制。(出《国史补》)

唐代宗李豫宝应二年,大夫(官名)严武上奏皇上说新授御史在家食宿不方便有困难。皇上恩准,自此便给公家马骑。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监察御史元禛与宫中使臣宦官(在宫中侍奉皇帝的)争占驿厅,元稹被宦官所污辱(元被鞭打得头破血流)。皇上才下有命令性质的诏书,规定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台官(尚书和御史)和中使(帝王宫廷中派出的使者,多由宦官充任),先到驿馆的,得住上厅,定下这种规矩。

押 班

凡大朝会,监察押班不足,则使下侍御史,因朝奏者摄之。(出《国史补》)

凡是大朝会(皇帝接见群臣、外国使臣和庆贺盛典称为大朝会),由监察御史领班,如果监察御史不够用,则派侍御史顶替。因为是朝奏者奏请皇帝批准的。

台 门

御史台门北开,盖取肃杀就阴之义,故京台门北开矣。按邺郡故事云:御史台在宫城西南,其门北开。史故城御史台亦北开。龙朔中,置桂坊,为东朝宪府,门亦北开。然都御史台门南开。当时创造者不经,反于故事,同诸司,盖以权宜邪?(御史台记)

又北开者,或云,是隋初移都之时,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,欲向省便近,故开北门。(出《谭宾录》)

御史台门北开,因为是取酷烈、萧索、严肃的意思。按《邺郡故事》上说,御史台在宫城西南,为了上朝便利,其门北开。隋时京城御史台门也北开。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。设置桂坊(管理太子宫中图书、刊辑等事)改为御史台门也北开。可是都御史(御史之长)台门南开,是当时建筑者没精心筹划,故违反旧例。同其他衙署一样,大概是人权者随事势而采取的适宜办法吧。

又北开门的说法,有的人这样说,是隋朝初迁都时,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,想去尚书省就近,故开北门。

历五院

台仪,自大夫已下至监察,通谓之五院御史。国朝历跋五院者共三人焉:李尚隐、张延赏、温造也。(出《尚书故实》)

御史台的礼仪,唐朝官职设置,御史大夫、御史中丞、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,通谓之五院御史,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。这三个人是李尚隐、张延赏、温造。

韩 皋

韩皋为御史中丞,常有所陈,必于紫宸殿,对百僚而请,未尝诣便殿。上谓之曰:“我与卿言,于此不尽,可来延英,当与卿从容,或无遗事。”亲友或谓皋曰:“自乾元已来,群臣启事,皆诣延英,方得详尽。公何独于处庭,对众官以陈之,无失于慎密乎?”韩曰:“御史天下之持平也。摧(“摧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