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(4 / 6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0519 字 1个月前

是依据这而来的。”武帝说:“若是如你所说的,这不是一件好事。”尚书郎束皙进言说:“仲冶年轻,不知这样的事,请允许我说说它的起源。从前,周公在洛阳,常把盛酒的器具放在河上,饮酒取乐,所以古诗中说,羽觞随东流。又因为,秦昭王在三日上巳时将酒放置在河弯时,看到一个铜人从深水中走出,手捧一把水心剑说:‘你现在统治西夏,将来一定称霸诸侯。’因此,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曲水。东西两汉沿用此俗,大业昌盛。”晋武帝说:“很好。”赏束皙黄金五十斤,将仲冶降为阳城县令。

沈 约

梁武帝多策事。因有贡径寸栗者,帝与沈约策栗事:帝得十余事,约得九事。及约出,人问今日何不胜?约曰:“此人忌前,不让必恐羞死。时又策锦被事。(出《卢氏杂说》)

又天监五年,丹阳山南得瓦物,高五尺,围四尺,上锐下平,盖如盒焉。中得剑一,瓷具数十。时人莫识。沈约云:“此东夷盂也,葬则用之代棺。此制度卑小,则随当时矣。东夷死则坐葬之。”武帝服其博识。语在江右(明抄本“右”作“左”)杂事。(出《史系》)

梁武帝萧衍很喜欢赌物游戏。这时宫中有进贡的一寸大小的栗子,武帝与沈约赌栗子,武帝赢了十多次,沈约赢了九次。沈约出来时,别人问他今天怎么输了?沈约说:“这个人忌妒比他强的人,不让他,恐怕他要羞死。”他又玩赌锦被的游戏。

又,梁武帝天监五年时,在丹阳山南面得了一件瓦器,高五尺,周长四尺,上尖下平,象个盒似的。里面有一把剑和十几件瓷器。当时人们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。沈约说:“这是东部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陶器。葬人时用来代替棺椁,它的尺寸比较小,因为东部少数民族死时都是坐葬。”柴武帝佩服他的博学多识。这事记载在《江右杂事》中。

虞世南

唐太宗令虞世南写列女传,屏风已装,未及求本,乃暗书之,一字无失。(出《国史异纂》)

唐大宗李世民命令虞世南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,当时屏风已装好,来不及去取书,虞世南凭记忆书写,一字不漏。

太宗常出行,有司请载副书以从。帝曰:“不须,虞世南此行秘书也。”

唐太宗常常出行,掌管皇上出行的部门想派一个善写的副书跟随他。他说:“不用,这次由虞世南当秘书。”

傅 奕

唐贞观中,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,所击前无坚物。于是士女奔凑,其外如市。傅奕方卧病,闻之。谓其子曰:“非佛齿。吾闻金刚石至坚,物莫能敌,唯羚羊角破之。汝可往试焉。”僧缄滕甚严,固求,良久乃见。出角叩之,应手而碎,观者乃止。今理珠玉者用之。(出国史异纂))

唐朝贞观中期,有一个婆罗门僧说:“他得到一颗佛牙,没有任何东西能打碎它。”于是,男男女女都来观看,门庭若市。正赶上傅奕卧病在床,听说后告诉他儿子说:“那不是佛牙,我听说金刚石特别坚硬,一般的东西打不碎它,唯有用羚羊角才能打破它,你可以去试一试。”那僧人将佛齿放在袋中,绑扎严密,他不愿拿出,傅奕儿子再三恳求,很久才让他看,他用羚羊角一打,应手而碎。从此,再没有人去看了,现在雕刻珠玉的人都用这种方法。

郝处俊

唐太宗问光禄卿韦某,须无脂肥羊肉充药。韦不知所从得,乃就侍中郝处俊宅问之。俊曰:“上好生,必不为此事。”乃进状自奏;其无脂肥羊肉,须五十口肥羊,一一对前杀之,其羊怖惧,破脂并入肉中。取最后一羊,则极肥而无脂也。上不忍为,乃止。赏处俊之博识也。(出《朝野佥载》)

唐太宗问光禄卿(掌管皇帝膳食的官)韦某说:“须要用无脂肥羊肉做药。”韦某不知去哪里能找到,便到宫中大臣侍中郝处俊家去问,郝处俊说:“皇上不愿杀生,他不能做这件事。”于是亲自上奏书说,无脂肥羊肉,要用五十口肥羊,一个一个地在羊面前杀死,羊都很害怕,脂便破了,入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