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(5 / 8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3291 字 1个月前

他和一首《咏史》诗,此人若是在的话(戎昱卒于贞元年间),我一定叫他去任朗州刺史,朗州所辖武陵县的桃源,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,诗人到那里一定会写出很多的诗作。”皇帝日理万机,在议政时,又能引用这些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,这实在是读书人的荣幸。这首《咏史》诗是:

汉家青史上,计拙是和亲。

社稷依明主,安危托夫人。

岂能将玉貌,便拟静胡尘。

地下千年骨,谁为辅佐臣。

皇帝笑说:“魏绛(春秋时晋国大夫,力主和戎,当年用和亲的办法,也太懦弱了。”于是,大臣公卿们便不再议论和亲的办法了。

李 端

唐郭暧尚升平公主,盛集文士,即席赋诗。公主帷而观之。李端中宴诗成,有“荀令何郎”之句,众称绝妙。或谓宿构。端曰:“愿赋一韵。”钱起曰:“请以起姓为韵。”复有“金埒铜”山之句。暧大喜,出名马金帛为赠。是会也,端擅场;送丞相王缙之镇幽朔,韩翃擅场;送丞相刘晏之巡江淮,钱起擅场。(出《国史补》)

唐朝,郭暖娶了升平公主,当了驸马。有一次他宴请了很多文士,即席赋诗,升平公主在帷帐后面观看。李端在宴会正在进行中写完了诗,有“荀令何郎”之句,众人称赞句子绝妙。有人说他事前就构思好了。李端说:“换一韵我再赋一首。”钱起(诗人)说:“就用我的姓为韵。”李端又有“金埒铜山”之句。郭暧非常高兴。赠给他名马、金银、布匹。这次宴会,李端出类拔萃。在送丞相王缙去镇守幽朔的宴会上,韩翃出众。在送丞相刘晏去江淮巡视的宴会上,钱起超群。

韩 翃

唐韩翃少负才名。侯希逸镇青淄,翃为从事。后罢府,闲居十年。李勉镇夷门,又署为幕吏。时韩已迟暮,同职皆新进后生,不能知韩。共目为恶诗韩翃。翃殊不得意,多辞疾在家。唯末职韦巡官者,亦知名士,与韩独善。一日夜将半,韦扣门急。韩出见之,贺曰:“员外除驾部郎中,知制诰。”韩大愕然曰:“必无此事,定误矣。”韦就座曰:“留底状报,制诰缺人,中书两进名,御笔不点出。又请之,德宗批曰,与韩翃。时有与翃同姓名者,为江淮刺史。又具二人同进。御笔复批曰,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又批云,与此韩翃。”韦又贺曰:“此非员外诗也?”韩曰:“是也。”是知不误矣。质明而李与僚属皆至。时建中初也。(出《本事诗》)

唐朝,韩翃年轻时很有才华,很有名气。侯希逸镇守青淄时,韩翃在他手下当从事。后来被罢官,在家闲居十年。李勉去镇守夷门时,被启用为幕僚,当时韩翃已经到了晚年,和他一起任职的都是些年轻人,对他不了解,看不起他写的诗。韩翃很不得意,多称病在家。唯有一个职务不高的韦巡官,他也是一个知名人士,和韩翃相处的很好。一天半夜时,韦巡官扣门声很急,韩翃出来见他,他祝贺说:“你升任驾部郎中了,让你主持制诰(起于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)。”韩翃很吃惊说:“不可能有这种事,一定是错了。”韦巡官坐下后说,皇帝的文告、命令,缺少起草的人,中书省两次提名,皇帝没批。又请示,德宗批示:用韩翃。当时还有一个同韩翃同名同姓的人,任江淮刺史。又把他两人上报皇帝,皇帝批示说: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就用写这首诗的韩翃。韦巡官又祝贺说:“这不是你写的诗吗?”韩翃说是。他才知道没有错。天亮时,李勉和同僚们都来祝贺。这时正是唐德宗建中初年。

杨 凭

唐京兆尹杨凭,兄弟三人皆能文,为学甚苦。或同赋一篇,共坐庭石,霜积襟袖,课成乃已。(出传载)

唐朝时京兆尹杨凭,兄弟三人的文章都很好。他们在学习时,都很刻苦。为了写一篇文章,三人同坐在院中的大石上,不怕霜露打湿了衣服,直到把文章写完。

符 载

唐符载字厚之,蜀郡人,有奇才。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