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(7 / 8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3291 字 2个月前

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:“苏州刺史今才子,行到巫山必有诗。为报高唐神女道,速排云雨候清词。”居易睹题处畅然,邀知一至曰:“历阳刘郎中刘禹锡,三年理白帝,欲作一诗于此,怯而不为。罢郡经过,悉去千余诗,但留四章而已。此四章者,乃古今之绝唱也,而人造次不合为之。沈佺期诗曰:“巫山高不极,合沓状奇新。暗谷疑风雨,幽崖若鬼神。月明三峡曙,潮满九江春。为问阳台客,应知入梦人。”王无兢诗曰:“神女向高唐,巫山下夕阳。徘徊作行雨,婉娈逐荆王。电影江前落,雷声峡外长。霁云无处所,台馆晓苍苍。”李端诗曰:“巫山十二重,皆在碧空中。回合云藏日,霏微雨带风。猿声寒渡水,树色暮连空。愁向高唐去,千秋见楚宫。”皇甫冉诗曰:“巫峡见巴东,迢迢出半空。云藏神女馆,雨到楚王宫。朝暮泉声落,寒暄树色同。清猿不可听,偏在九秋中。”白居易吟四篇诗,与繁生同济,而竟不为。(出《云溪友议》)

唐朝,白居易有一姬善歌,名樊素;另一姬善舞,名小蛮。他曾在诗中写道:樱桃樊素口。杨柳小蛮腰。后来,白居易年高体迈,而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,丰腴艳丽。他写了一首《杨柳词》,用以抒发他的惆帐心情。这首诗是: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金色软如丝。永丰西角荒园里,尽日无人属阿谁。到了唐宣宗李忱时,宫中常演唱这首词。皇上问:“谁写的词?永丰在什么地方?”左右大臣一一回答了他。他便派人东去洛阳,取来两枝永丰柳,栽植在宫禁中。白居易知道皇上知道了他的姓名,皇上又有那么大的兴致,他又写了一首诗,最后两句是:定知此后天文里,柳宿光中添两星。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时,他过三峡沿江而下去赴任,当时秭归县的繁知一,听说白居易要过巫山,他事先在神女祠的粉墙上用大字书写了一首诗:

苏州刺史今才子,行到巫山必有诗。

为报高唐神女道,速排云雨候清词。

白居易看到题诗心情很舒畅,使邀请繁知一,说:“历阳郎中刘禹锡,治理白帝城三年(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),曾想在这里写一首诗,却因为胆怯而没有写。他离开这里的时候,认真读了一千多首写巫山的诗,他认为只有四首最好,这四首诗,确实古今绝唱啊!一般的人是不敢轻易再写了。沈佺期的诗:

巫山高不极,合沓状奇新。

暗谷疑风雨,幽崖若鬼神。

月明三峡曙,潮满九江春。

为问阳台客,应知入梦人。

王无兢的诗:

神女向高唐,巫山不夕阳。

徘徊作行雨,婉娈逐荆王。

电影江前落,雷声峡外长。

霁云无处所,台馆晓苍苍。

李端的诗:

巫山十三重,皆在碧空中。

回合云藏日,霏微而带风。

猿声寒渡水,树色暮连空。

愁向高唐去,千秋见楚宫。

皇甫冉的诗:

巫峡见巴东,迢迢出半空。

云藏神女馆,雨到楚王宫。

朝暮泉声落,寒暄树色同。

清猿不可听,偏在九秋中。

白居易吟咏完这四首诗,便和繁知一乘船而去,而没有在此题写诗篇。

元和沙门

唐元和中,长安有沙门(不记名),善病人文章,尤能捉语意相合之处。张籍颇恚之,冥搜愈切。思得句曰:“长因送人处,忆得别家时。”径往夸扬。乃曰:“此应不合前辈意也。”僧笑曰:“此有人道了也。”籍曰:“向有何人?”僧冷吟曰:“见他挑李发,思忆后园春。”籍因抚掌大笑。(出《摭言》)

唐宪宗元和年间,长安有一个僧人,非常喜欢挑剔别人文章的毛病,尤其能捕捉文章的语言、内容和前人相似的地方。诗人张藉很恼怒他这种做法。于是搜寻了两句:长因送人处,忆得别家时。便去找那僧人夸耀说,我这两句的意思没有和前辈一样吧?僧人笑说,这意思也有人写过。张藉说,以前有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