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。我已打折了三立柜啦!”数年后,听说玄宗皇帝又打折了一立柜鼓杖。因此,用铁铸一拂枚羯鼓卷。
曹王皋
嗣曹王皋有巧思,精于器用。为荆州节度使,有羁旅士人怀二卷,欲求通谒。先启于宾府,观者讶之曰:“岂足尚耶。”士曰:“但启之,尚书当解矣。”及见。皋捧而叹曰:“不意今日获逢至宝。”指其刚匀之状,宾坐唯唯,或腹非之。皋曰:“诸公未必信。”命取食袢,自选其极平者。遂重二卷於柈心,以油注卷满,而油不浸漏,相盖契际也。皋曰:“此必开元天宝中供御卷,不然无以至此。”问其所自,客曰:“先人在黔,得于高力士家。”众方深伏。(原阙出处,据本书卷二百三十一作出《羯鼓录》)
曹王李皋有巧思,非常精通各种器具古玩。李皋任荆州节度使时,有一位暂居这里的有知识的人,带着二付制做羯鼓用的卷,请求通报求见。这位知识人将两副卷先打开给李皋的幕宾们看。看的人惊讶地说:“这种平常的卷,还用给节度使看啊!”这位知识人说:“但请通报。节度使看了它们,一定会认出来的。”待到通报后,李皋见到了这两副卷,捧视很久,赞叹地说:“没想到今天能获逢最珍贵的宝物!”接着,指出这两副卷制做的钢硬均匀,是用钢铁精炼细卷而成的。在座的宾客点头称是,或心里不相信也不表现出来。李皋说:“诸位不一定相信。请取来食盘一用。”待食盘取来后,李皋亲自挑选出特别平整的食盘,将两卷重叠置放在食盘上,让人将食油顷入卷中,直到注满为止。油一点也没有渗漏出来,是以证明卷与食盘相合得一点缝隙没有。李皋说:“这两付羯鼓卷定然是开元、天宝年间,向朝廷供奉的御卷。不然没有这么高质量的好卷。”李皋问献卷的这位知识人:“你这两付卷从哪里得到的?”献卷人回答说:“我的先人在黔中,从当年玄宗皇帝的大太监高力士家得到的。”众位宾客幕僚这才佩服曹王李皋的眼力。
李 琬
广德中,蜀客前双流县丞李琬者亦能之。调集至长安,居务本里。尝夜闻羯鼓,曲颇工妙。于月下步寻,至一小宅,门户极卑隘。叩门请谒,谓鼓工曰:“君所击者,岂非耶婆色鸡乎?(一本作耶婆娑鸡)虽至精能,而无尾何也?”工大异之曰:“君固知音者,此事无有知。某太常工人也,祖父传此艺,尤能此曲。近者张儒入长安,其家流散,父没河西,此曲遂绝。今但按旧谱数本寻之,竟无结尾之声,因夜夜求之也。”琬曰:“曲下意尽乎?”工曰:“尽。”琬曰:“意尽即曲尽。又何索焉?”工曰:“奈声不尽何?”琬曰:“可言矣,夫曲有如此者,须以他曲解之,方可尽其声也。夫耶婆娑鸡当用屈柘急遍解。”工如所教,果相谐协,声意皆尽。(如柘枝用浑解,甘州用急了解之类也,明录本急了作吉子)工泣而谢之。即言于寺卿,奏为主簿。后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。(出《羯鼓录》)
唐代宗广德年间,蜀人,前双流县丞李琬也能击奏羯鼓,朝庭将他上调到京都长安,住在务本里。有一天夜里,李琬忽闻羯鼓声,曲调非常工稳绝妙。于是踏月循声寻去,走到一幢小院,院门朽旧狭隘。叩门进入院内,对击鼓的人说:“你击的曲子不是耶婆色鸡吗?虽然击奏得极准确,怎么没结尾呢?”击鼓的人大为吃惊,说:“你一定也是个懂得音律的人。为什么没有结尾,我也不知道。我本是太常府里的一个工匠,击鼓这门技艺是祖父传给我们的。我特别能击刚才这首曲子。近来,因为张儒进入京都长安,我们全家流散,父亲失落在河西,这首曲子的曲谱也丢失了。现在我查找了几本旧曲谱,来找寻这曲鼓曲,竟然没有结尾的谱子。因此才夜夜击鼓寻索。”李琬问:“曲子的意思尽没有哇?”击鼓人说:“意已经尽了。”李琬说:“意思尽了也就是曲子尽了。你又上哪找去呢?”击鼓人说:“怎奈鼓声未尽啊!”李琬说:“这话是啊。鼓曲中有这样的,须用它曲解,方能使鼓声结束。耶婆娑鸡这首鼓曲,当用屈柘急遍解,就可以了。”
击鼓人象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