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六 书一(4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303 字 1个月前

子玉,安平人。曾祖蒙,父骃。子玉官至济北相,文章盖世,善章草书。师于杜度,媚趣过之,点画精微,神变无碍,利金百练,美玉天姿,可谓冰寒于水也。袁昂云:“如危峰阻日,孤松一枝。”王隐谓之“草贤”,章草入神,小篆入妙。(出《书断》)

崔瑗字子玉,安平人。他曾祖叫崔蒙,父亲叫崔骃。崔瑗为官一直升任到济北的宰相。他写的文章举世闻名。尤其写一手好草书。崔瑗的草书师于杜度,笔划精微,善于变化,象金子经过百炼,如美玉丽姿天成,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,只是过于追求媚俗,有些浮华。袁昂说:“崔瑗的书法象高峰阻日、孤松一枝,鹤立群峰之首。”王隐称崔瑗为“草贤”,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,小篆臻于妙境极至。

张 芝

张芝字伯英,性好书。凡家之衣帛,皆书而后练。尤善章草,又善隶书。韦仲将谓之《草圣》。又云,“崔氏之肉。张氏之骨。”其章草急就章字,皆一笔而成。伯英章草行入神,隶书入妙。(出《书断》)伯英书,如汉武爱道,凭虚欲仙。(出袁昂《书评》)

张芝字伯英,生性就热爱书法。他家里做衣服用的布帛,都先用来练习书法然后再蒸蒸洗染。张芝擅长写隶书,尤其擅长写章草。韦仲将称他为“草圣”,说“崔肉张骨”称赞张芝草书风骨的不凡。张芝书写章草已达极至,出神入化。他急着写章草时可以一笔书个“章”字。他的隶书也功夫到家,达到神妙的程度。张芝的书法,如同汉武帝爱好道家,已达到空灵欲仙的程度。

张 昶

张昶字文舒,伯英季弟。为黄门侍郎,尤善章草。书类伯英,时人谓之“亚圣”。文舒章草入神,八分入妙,隶入能。(出《书断》)

张昶字文舒,是张芝的三弟。官任黄门侍郎,尤其擅长书写章草。他书法的风格跟张芝相近,当时人称他为“亚圣”。张昶章草和八分的功夫已达神妙的境界。他还能书隶书。

刘德升

刘德升字君嗣,颍川人。桓、灵世以造行书擅名。即以草剏,亦甚妍美。风流婉约,独步当时。胡昭、钟繇,并师其法。世谓钟繇善行狎书是也。而胡书体肥,钟书体瘦,亦各有君嗣之美也。(出《书断》)

刘德升字君嗣,颍川人,汉末桓帝、灵帝时代,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。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,也很漂亮。书法风流婉约,是当时仅有的一家。胡昭、钟繇的书法,都师法于刘德升。世上人说:“钟繇善行狎书,就是这个缘故。而胡书字体肥,钟书字体瘦,他们都从刘德升的书法里汲取了长处。

师宜官

师宜官,南阳人。灵帝好书,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者数百人。八分称宜官为最,大则一字径丈,小则方寸千言。甚矜能而性嗜酒,或时空至酒家,因书其壁以售之,观者云集。酤酒多售,则铲灭之。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碑。术所立,宜官书也。(出《书断》)

宜官书,如鵰翅未息,翩翩自逝。(出袁昂《书评》)

师宜官,南阳人。汉灵帝喜爱书法,征召天下善书法的人集于鸿都门,约几百人。这些人中,师宜官的八分书法是最好的。大的,一个字的直径长丈;小的,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,可书写一千个字。师宜官恃才傲物、好饮酒。有时空手去酒店,在酒店的墙壁上书字出售,招来许多人围观。若卖给他酒,可以多出售给你几个字。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。后来,为袁术制作钜鹿耿球碑。袁术立的碑,师宜官书写的文字。

师宜官的书法,如鹍鹏展翅未收,凌空而降,翩翩落下。

梁 鹄

梁鹄字孟皇,安定乌氏人。少好书,受法于师宜官。以善八分书知名,举孝廉为郎,亦在鸿都门下,迁选部郎。灵帝重之。魏武甚爱其书,常悬帐中,又以钉壁,以为胜宜官也。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,淳宜为小字,鹄宜为大字,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。(出《书断》)

梁鹄,字孟皇,安定乌氏人,少年时就爱好书法,拜师宜官为老师。梁鹄因为擅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