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安道康昕
晋戴安道隐居不仕。总角时,以鸡子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,自书刻之。文既奇丽,书亦绝妙。又有康昕,亦善草隶。王子敬尝题方山亭壁数行,昕密改之,子敬后过不疑。又为谢居士题画像,以示子敬,嗟叹(嗟叹原作叹能,据明抄本改)以为奇(奇原作川河,据明抄本改)绝矣。昕字君明,外国人,官临沂令。(原缺出处,明抄本作出《书断》)
晋朝人戴安道隐居乡里,不出去做官。戴安道少年时,曾用白瓦屑、鸡蛋汁,搅为墨,写制成一座郑玄碑,自书自刻,文彩奇丽,字写的也很绝妙。还有个人叫康昕,也擅长草书、隶书。王献之曾为方山亭壁题写几行字,康昕偷偷将它们改写过。王献之后来又经过这里时,一点也没有看出来。康昕又给谢居士的画像题字,拿给王献之看。王献之认为他的书法奇绝而赞叹不已。康昕,字君明,是外城人,官任临沂令。
韦 昶
晋韦昶字文林,仲将兄康字元将,凉州刺史之玄孙。官至颍川太守散骑常侍。善古文大篆及草,状貌极古。亦犹人则抱素,木则封冰,奇而且劲。太元中,孝武帝改治宫室及庙诸门,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,献之固辞。及使刘瑰以八分书之,后又以文休以大篆改八分焉。或问王右军父子书名,以为云何。答曰:“二王自可谓能,未知是书也。”又妙作笔,王子敬得其笔。叹为绝世。义熙末卒,年七十余。文体古文、大篆、草书并入妙。(出《书断》)
晋朝人韦昶,字文林,是韦诞的哥哥凉州刺史韦康的玄孙,官至颍川太守散骑常侍。韦昶擅长书写上古文字、大篆及草书,字形极古拙,就象人返朴归真。保持淳朴的本质,象木让冰冻结构而枝条硬挺,笔锋奇异遒劲。晋朝太元年间,孝武帝改建宫室及宗庙诸门,并想让王献之用隶书、草书题写匾额,王献之推辞不题,让刘瑰用八分题写。后来,又让韦昶改书成大篆。有人问:“王羲之父子的书法怎么样?”韦昶回答说:“二王也就算是能书写几个字罢了,我不知道他们那些字是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品。”韦昶还会制做一种绝妙好笔。王献之得到他制做的笔后,惊叹地认为是绝世之作。韦昶死于晋安帝义熙末年,享年七十多岁。韦昶的书法、古文、大篆、草书都是精妙的艺术珍品。
萧思话
宋萧思话,兰陵人。父源,冠军琅琊太守。思话官至征西将军左仆射。工书,学于羊欣,得具体法。虽无奇峰壁立之秀,连冈尽望,势不断绝,亦可谓有功矣。王僧虔云:“萧全法羊,风流媚好,殆欲不减,笔力恨弱。”袁昂云:“羊真孔草,萧行范篆,各一时之妙也。”(出《书断》)
南北朝时南宋人萧思话,兰陵人,父亲萧源,官至冠军琅琊太守。萧思话官至征西将军左仆射,工书法,师法羊欣,深得羊欣书法的全部特点。萧思话的书法,虽然没有奇峰峭立的惊人绝笔,然而却犹如山岗连绵,笔势不断,也可以称得上很见功力的。王僧虔说:“萧思话的书法,完全效仿羊欣。它的风流媚逸一点也不比羊欣逊色,只可惜是笔力弱了些。”袁昂说:“羊欣的真书,萧思话的行书,与孔、范二家的草书、篆书,都领一时的风骚。”
王僧虔
琅琊王僧虔博通经史,兼善草隶。太祖谓虔曰:“我书何如卿。”曰:“臣正书第一,草(草原作章,据明抄本改)书第三;陛下草书第二;正书第三。臣无第二,陛下无第一。”上大笑曰:“卿善为词也。然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虔历左仆射尚书令,谥简穆公。僧虔长子慈,年七岁,外祖江夏王刘义恭,迎之入中斋,施实宝物,恣其所取。慈唯取素琴一张孝子图而已。年十岁,共时辈蔡约入寺礼佛。正见沙门等忏悔,约戏之曰:“众僧今日何乾乾。”慈应声答曰:“卿如此不知礼,何以兴蔡氏之宗。”约,兴宗之子也。谢超宗见慈学书,谓之曰:“卿书何如虔公。”答云:“慈书与大人,如鸡之比凤。”超宗,凤之子。慈历侍中,赠太常卿。约历太子詹事。(出《谈薮》)又
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,帝曰:“谁为第一。”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