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,这份任职文书让老鼠给咬坏了。高正臣就拿着被咬坏了的任职文书给张怀素看,说:“这只老鼠很是了解我的心意。”陆、高两人的格调不同,竟然到了这种地步。高正臣的书法隶书、行书、草书都行。
王绍宗
王绍宗字承烈,官至秘书少监。祖述子敬钦羡柬之。其中小真书,体象尤异。其行书及章草,次于真。常与人书云:“鄙夫书翰无工者,特由水墨之积习。恒精心率意,虚神静思以取之。”每与吴中陆大夫论及此道,明朝必不觉已进。陆后与密访知之,嗟赏不少。“将余比虞七,以虞亦不临写故也,但心准目想而已。闻虞眠布被中,恒手画腹皮,与余正同也。”承烈隶行草入能。(出《书断》)
王绍宗,字承烈,官至秘书少监。他效仿王献之,钦慕陆柬之,书法的形体非常怪异。他的行书、章草,次于他的真书。王绍宗,常常对爱好书法的人说:“一些鄙陋的人在书法上没有什么造诣,主要是太注重临摹、仿书造成的。只有下定恒心悉心尽意地去领会,杜绝一切杂念地去思索,才能有所进步。”他每次跟吴中陆大夫谈论这些道理后,第二天一定在不知不觉中书法就已经长进了。陆大夫后来经过密访知道了这件事情,没少感叹赞赏王绍宗。王绍宗说:“陆大夫将我和虞世南比,是因为虞世南也不临摹字帖的缘故,只是心里思到眼睛里就出现了你所思到的字形而已。听说虞世南在破屋里睡觉,总是用手在肚皮上写字,我跟他一样啊。”王绍宗隶书、行书、草书都能写。
郑广文
郑虔任广文博士。学书而病无纸,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,遂借僧房居止。日取红叶学书,岁久殆遍。后自写所制诗并画,同为一卷封进。玄宗御笔书其尾曰:“郑虔三绝。”(出《尚书故实》)
郑虔官任广文博士。他学习书法而苦于没钱买纸,得知慈恩寺有柿树叶堆积了几间屋子,于是借寺内的僧房居住。每天用红叶写书法,时间长了,写遍了寺中所积的柿树叶。后来自己亲笔书写自己作的诗,和画一同编成一卷,进奉给皇上。唐玄宗亲自在这卷书画的末尾写上:“郑虔三绝”四个字。
李阳冰
李阳冰善小篆,自言斯翁之后,且(且原作耳,据明抄本改)至小生,曹喜、蔡邕不足言。开元中,张怀瓘撰《书断》,阳冰、张旭并不载。绛州有篆字与古不同,颇为怪异。李阳冰见之,寝卧其下,数日不能去。验其书是唐初,不载书者名姓。碑有“碧落”二字,时人谓之碧落碑。(出《国史补》)
李阳冰擅长小篆,自己说他是秦丞相李斯的后人,而且有志于新学后进,认为曹喜、蔡邕,不必太敬仰他们。开元年间,张怀瓘撰写《书断》,李阳冰、张旭都没有记载在里面。绛州有一石碑上刻的篆字跟古篆不同,很是怪异。李阳冰看见后,就睡在石碑下面,好几天没有离开它。终于验证碑上的书法是唐初人写的,没有署上书写人的姓名。碑上有“碧落”二字,当时人叫它为“碧落碑”。
张 旭
张旭草书得笔法,后传崔邈、颜真卿。旭言:“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,而得笔法之意;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。”饮醉辄草书,挥笔大叫。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,天下呼为张颠。醒后自视,以为神异,不可复得。后辈言笔札者,虞、欧、褚、薛。或有异论,至长史无间言。(出《国史补》)又
旭释褐为苏州常熟尉。上后旬日,有老父过状,判去。不数日复至。乃怒而责曰:“敢以闲事,屡扰公门。”老父曰:“某实非论事,覩少公笔迹奇妙,贵为箧笥之珍耳。”长史异之,因诘其何得爱书。答曰:“先父受书,兼有著述。”长史取视之,信天下工书者也。自是备得笔法之妙,冠于一时。(出《幽闲鼓吹》)
张旭深得草书笔法,后传给了崔邈、颜真卿。张旭说:“开始时,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。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韻。”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,挥笔大叫。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,世上人称他为“张颠”酒醒后看见自己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