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高兴,这是他始未料到的。过了十多天,杨钦义往西去汴州,朝廷下诏书让他改任淮南监军使。杨钦义回到扬州后,将前些日子李德裕送给他的宝器书画全都归还给李德裕。李德裕笑着说:“这些东西值不几个钱,监军使为什么拒绝收取它们呢?”又都归还给杨钦义。杨钦义心中加倍感谢李德裕。杨钦义后来竟然官任枢密使。唐武宗一朝的大权,都掌握在杨钦义的手中啊!
韩全诲
唐昭宗以宦官怙权,骄恣难制,常有诛剪之意。宰相崔胤嫉忌尤甚。上敕胤,凡有密奏,当进囊封,勿于便殿面奏。以是宦官不能知。韩全诲等乃访京城美女数十以进,密求宫中阴事。天子不之悟,胤谋渐泄。中官以重赂甘言,请藩臣为城社,视崔胤眥(“眥”原作“皆”,据《北梦琐言》改)裂。时(“时”原作“肘”,据明抄本改。)因伏腊宴聚,则相向流涕,辞旨谄谀。会汴人寇同华知崔胤之谋,于是韩全诲引禁军,陈兵伏,逼帝幸凤翔。他日崔胤与梁祖协谋,以诛阉官。未久,祸亦及之,致族绝灭。识者归罪于崔胤。先是其季父安潜常谓所亲曰:“灭吾族者,必缁儿也。”缁儿即胤小字。河东晋王李克用闻胤所为,谓宾佐曰:“助(“助”字原缺,据《北梦琐言》补。)贼为虐者,其崔胤乎。破国亡家,必在此人也。”(出《北梦琐言》)
唐昭宗因为宦官专权,骄横跋扈难以驾御,常常怀有诛灭剪除他们的想法。宰相崔胤更是忌恨这些专权的宦官。唐昭宗让崔胤,凡是机密的奏章,一定装入囊袋中并且密封好,呈送给他。一定不要在便殿面奏。用这种方法不让宦官们知道内中的情由。宦官韩全诲等得知这一事情后,在京城访求到几十个美女进献给昭宗皇上,通过这些美女暗中掌握皇上密谋的事情。昭宗皇帝没有觉察韩全诲等人的阴谋,使得他与宰相私下商议剪除宦官的事情渐渐泄露出来。韩全诲等宦官,用重金与甜言蜜语贿赂在朝外的藩镇节度使们作为自己的靠山,视宰相崔胤为眼中钉,恨不得吃了他。当时正值伏腊祭祀聚宴,崔胤同昭宗皇上痛哭流涕,言辞谄谀。恰巧汴人寇同华得知崔胤的谋划,并密告给韩全诲。于是韩全诲调动宫中禁军,摆开阵势,逼迫昭宗皇帝移驾凤翔。这之后,宰相崔胤与梁祖协密谋想诛灭宦官,不久,就招来了祸患,至使全族人被杀。有见识的人认为:这是崔胤自己招至来的罪祸。起初,是崔胤的叔父崔安潜曾对亲属说过:“使我们崔家获灭族之罪的,一定是缁儿啊。”缁儿,即是崔胤的小名。河东晋王李克用听到崔胤的所做所为,对宾客、幕僚们说:“帮助宦官逆贼施行虐政的人,就是他崔胤啊!国破家亡,一定都出在这个人身上。”
苏 循
唐末,尚书苏循谄媚苟且,梁太祖鄙之。他日至并州,谒晋王。时张承业方以匡复为意。而循忽献晋王画敕笔一对,承业愈鄙之。(出《唐书》,明抄本作出《北梦琐言》)
唐朝末年,尚书苏循为人阿谀谄媚、行事苟且,后来成为梁太祖的朱温非常鄙视他。后来,苏循到并州,拜见晋王李克用。当时,张承业正以恢复大唐盛业为自己的志向。然而,苏循忽然进献给晋王李克用皇上赐予的笔一对,张承业听说这件事情后,更加鄙视他了。
苏 楷
昭宗先谥“圣穆景文孝皇帝”,庙号昭宗。起居郎苏楷等驳议,请改为“恭灵庄闵皇帝”,庙号襄宗。苏楷者,礼部尚书苏循之子,乾宁二年应进士。楷人才寝陋,兼无德行。昭宗恶其滥进,率先黜落。由是怨望,专幸邦国之灾。其父循,奸邪附会,无誉于时。故希旨苟进。梁祖识其险坡,滋不悦,大为敬翔、李振所鄙。梁祖建号,诏曰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,不可尘污班行。并停见任,放归田里。苏循可令致士。”河朔士人,目苏楷为衣冠枭獍。(出《北梦琐言》)
唐昭宗最初称为“圣穆景文孝皇帝”,庙号昭宗。起居郎苏楷等人反驳议就的这个称号,请昭宗改称为“恭灵庄闵皇帝”,庙号“襄宗”。苏楷,是礼部尚书苏循的儿子,唐昭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