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(8 / 8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650 字 2个月前

”少主王衍看了这两首诗后,哈哈大笑,说:“韩昭、李浩弼二位臣属赋的诗各有题旨啊。我在马上构思,行了三十多里,还没有赋出一首诗来。”于是,命令其他臣僚写诗随从。翰林学士徐光浦、水部员外王巽也各有诗进献。到了剑门,少主王衍终于赋出一首诗。诗是这样:“缓辔逾双剑,行行蹑石陵。作千寻壁垒,为万祀依凭。道德虽无取,江山粗可矜。回看成阙路,云垒树层层。”下面是随行的侍臣们续写的诗。成都府尹韩昭的续诗大意是这样的:闭关防外寇,孰敢振威陵。险固疑天设,山河自古凭。三川奚所赖,双剑最堪矜。鸟道微通处,烟霞巢百层。中书舍人王仁裕的续诗大意是这样的:“孟阳曾有语,刊在白云陵。李杜常挨托,孙刘亦恃凭。庸才安可守,上德始堪矜。暗指长天路,浓蛮蔽几层。少主王衍又命令随行群臣各自撰写《秦中父老望幸赋》一首,进献给他。现在这些词赋都遗失了。过白卫岭,成都府尹韩昭献诗一首。诗的大意是这样的:吾王巡狩为安边,此去秦亭尚数千。夜照路歧山店火,晓通消息戍瓶烟。为云巫峡虽神女,跨凤秦楼是谪仙。八骏似龙人似虎,何愁飞过大漫天。”少主王衍和诗一首。诗的大意是:“先朝神武力开边,画断封疆四五千。前望陇山屯剑戟,后凭巫峡巢烽烟。轩皇尚自亲平寇,嬴政徒劳爱学仙。想到隗宫寻胜处,正应莺语暮春天。中书舍人王仁裕和诗一首。这首诗的大意是:“龙旗飘摇指极边,到时犹更二三千。登高晓蹋儿岩石,冒冷朝充断续烟。自学汉皇开土字,不同周穆好神仙。秦民莫遣无恩及,大散关东别有天。”少主一行到达利州时,已经得到了后唐军攻占了固镇的消息!十天之内,又听说金牛战败而死,后唐军塞峡而入。这时,蜀军尚有十多万人,自绵竹至汉州,陈兵在一千多里的防线上,首尾相连,但是都无心思跟入侵的唐军战斗。派去使臣督战逼迫急了,就调转枪头刺向使臣说:“请你调来龙武军与敌战斗吧。龙武军不但骁勇,他们还多得到武器装备、粮晌。我们都是被挑选乘下来的不合格者,怎么能够跟敌军相拼杀呢?”前去督战的使臣一点办法也没有。少主王衍一行,于十月二十九日中途返回。在悬伏在险溪山谷的栈道上,夜以继日地狼狈逃回京城成都。后唐的康延孝与魏王朱继踵率兵进入城都,少主王衍立即树起白旗归降。在后唐军没进入成都前,王宗弼杀掉了成都府尹韩昭,枢密使宋光嗣、景润澄,宣徽使李周辂、欧阳冕等。王承休手握精锐的龙武军在天水,按兵不动。待知道后唐军攻入蜀中后,才率领龙武军及妇女孩童一万多人,用金银锦帛等买通羌人头领绕道回蜀。一路上经常遭遇到当地夷、狄、胡人的骚扰、掳掠。同时在翻越大山、涉过溪水时,冻饿而死与互相践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。回到蜀地时,侥幸生还的仅仅有一百多人,只有王承休与田宗汭等人逃回来了。魏王朱继踵派人责问王承休:“你身为蜀国重臣,手握精锐之师,为什么不抵抗我唐军的进入?”王承休说:“惧怕大王的神勇威武,不敢抵挡他的锋芒。”来人问:“为什么不早点投降?”王承休说:“都是因为大王的军队还没有进入蜀中,没有门路投降的缘故啊。”来人问:“当初进入西羌蕃人居住的地域时,有多少人和你同行?”王承休说:“一万多人。”来人问:“现在还剩有多少人?”王承休说:“才有百余人。”魏王听到这里,说:“你可以抵偿这死去的一万多人的性命。”于是将王承休处斩。前蜀的军队不抵抗进入的唐军,蜀国君臣坐取灭亡,都是王承休、韩昭之流所造成的啊!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缘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