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高祖尝作五字垒韵曰:“后牖有榴柳。”命朝士并作。刘孝绰曰:“梁王长康强。”沈约曰:“偏眠船舷边。”庾肩吾曰:“载七每碍埭。”徐摛曰:“臣昨祭禹庙,残六斛熟鹿肉。”何逊用曹瞒故事曰:“暯苏姑枯卢。吴均沈思良久,竟无所言。高祖愀然不悦,俄有诏曰:“吴均不均,何逊不逊,宜付廷尉。”(出《谈薮》)
梁武帝萧衍有一次作五字叠韵,即说出的一句话,必须是五个字,而且用同一韵母,还要有明确的含义。梁为帝先得一句是:“后牖有榴柳。”之后,让殿上的群臣跟他一块作。刘孝绰作的是:梁王长康强。”沈约作的是:“偏眠船舷边。”庾肩吾作的是:“载七每碍埭。”徐摛作的是:臣昨祭禹庙,残六斛熟鹿肉。何逊用曹瞒的典故,作的是:暯苏姑枯庐。挨到吴均作了,他沉思了好长时间,也没有作出来。梁武帝闷闷不乐,不一会儿,下达指示说:“吴均不均,何逊不逊,适宜交付廷尉治罪。”
柳信言
梁安城王萧佽博学,善属文。天保之朝,为一代文宗,专掌词令沈博。历侍中仆射尚书令,有集三十卷,著梁史百卷。初佽以文词擅名,所敌拟者,唯河东柳信言。然柳内虽不伏,而莫与抗。及闻佽卒,时为吏部尚书。宾客候之,见其屈一脚跳,连称曰:“独步来,独步来。”众宾皆舞,以为笑乐。(出《渚宫旧事》)
南梁安城人王萧佽知识渊博,擅长写文章,孝文帝天保年间,在朝中为一代文章泰斗,专门从事诗词写作。他的文章、诗词、渊深广博。王萧佽官任侍中仆射尚书令,出有文集三十卷,另外撰写梁史一百卷。王萧佽刚刚闻名于文坛时,能够跟他匹敌的人,只有河东柳信言。然而,柳信言虽然内心不服气,却不敢跟王萧佽相抗衡。等到听到王萧佽死讯时,已任吏部尚书的柳信言,赶到灵堂,蜷屈着一条腿,一只脚蹦跳着闯进来,在众多的宾客面前连连呼喊着:“独一无二来!独一无二来!”众位宾客都学着柳信言的样子,一起拍手跳跃,以此来嬉闹玩乐。
徐 摛
梁侍中东海徐摛,散骑常侍超之子也。博学多才,好为新变,不拘旧体。常体一人病痈曰:“朱血夜流,黄脓昼泻。斜看紫肺,正视红肝。”又曰:“户上悬帘,明知是箔。鱼游畏网,判是见罾。”又曰:“状非快马,蹋脚相连。席异儒生,带经长卧。”摛子陵,通直散骑常侍。聘魏。魏主客魏收曰:“今日之热,当犹徐常侍来。”陵答曰:“昔王肃至此,为魏始制礼仪。今我来聘,使卿复知寒暑。”收不能对。(出《谈薮》)
南梁侍中徐摛,东海郡人,散骑常侍徐超的儿子。徐摛多才多艺、知识渊博,喜爱独出新彩,不拘泥于原有的体例、样子。一次,徐摛看到一个人长痈,说:“红血夜间流淌,黄脓白天泄出,斜着看是紫色的肺子,正面看是红色的肝。”又说:“门上挂着帘子,明知道那是苇杆编的么。鱼在水中游,最怕遇到网,断定见到的是用竹竿撑起来的罾。”又说:“看那样子不是快马,前后蹄子踏动相连,躺在席上的不是读书人,是带着四书五经长卧在那儿的人。”徐摛的另一个儿子徐陵,跟徐摛同任散骑常侍。徐陵被北魏聘请去。北魏的主客官魏收说:“今天天气特别热,当是徐常侍从南边带来的啊!”徐陵回答说:“从前王肃到这儿来为你们魏国首次制定了礼仪。今天,你们请我来,就是让我使你们知道寒暑。”魏收对答上不上来。
徐 陵
北齐使来聘梁。访东河徐陵春,和者曰:“小如来五岁,大孔子三年,谓七十五也。”(出《谈薮》)
北齐派使臣来南梁出访。来使查访东海人徐陵春,回答他的人说:“你问徐陵春啊,他比如来佛小五岁,比孔子早生三年,大概七十五岁了吧。”
李 谐
梁陆晏子聘魏,魏遣李谐效劳。过朝歌城,晏子曰:“殷之余人,正应在此。”谐曰:“永嘉南度,尽在江外。”(出《谈薮》)
南梁派陆晏子出访北魏,北魏派遣大臣李谐到郊外来迎接、慰劳他。走过殷旧都朝歌城时,陆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