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(4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0853 字 1个月前

言不笑。”(出《谈薮》)

隋朝时,统管七军的尚书、河间人陆操长相丑陋,但是有辩才。在他又娶一方妻室时,太子少保赵郡人李某戏谑地问陆操:“屡次在新娘面前显露才华(按:典出春秋。贾大夫长的丑,娶个妻子很美,三年不跟他说笑。贾大夫带着妻子到如皋,射猎野鸡,射中了,妻子才有了笑脸。后人以‘射雉’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。),博得新娘子几次笑脸啊?”陆操回答说:“新娘子就像春秋时息妫一样,虽然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,但是始终不说不笑。”

薛道衡

隋前内史侍郎薛道衡以醴和麦粥食之,谓卢思道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思道答曰:“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(出《谈薮》)

隋朝的前内史侍郎薛道衡爱吃甜酒和麦粥,对卢思道说:“在众多的道德规范,行为法则中,还是‘和’最宝贵啊!先王留下来的好传统,还是甜酒加麦粥最好吃啊!”卢思道回答说“单知道‘和为贵’而和,不用规范、法则去约束,也是达不到‘和’的呀!”

刘 焯

隋河间郡刘焯之(明抄本无“之”字。)从侄炫并有儒学,俱犯法被禁。县吏不知(知字原缺,据明抄本、黄本补。)其大儒也,咸与之枷著。焯曰:“终日枷中坐,而不见家。”炫曰:“亦终日负枷坐。而不见妇。”(出《启颜录》)

隋朝时,河间人刘焯和他的堂侄子刘炫,都是精研儒学的大儒,一块儿触犯了刑律被关押在牢狱中。主管牢狱的县吏不知道他们叔侄二人是大儒,给他们都戴上了刑枷。刘焯说:“整天在枷(按:谐音‘家’。)中坐着,然而却看不到家。”刘炫说:“我也是整天负枷(按:负,谐音‘妇’。)坐着,然而看不到妇啊。”

山东人

山东人娶蒲州女,多患瘿。其妻母项瘿甚大。成婚数月,妇家疑婿不慧。妇家置酒,盛会亲戚,欲以试之。问曰:“某郎在山东读书,应识道理,鸿鹤能鸣何意?”曰:“天使其然。”又曰:“松柏冬青何意?”曰:“天使其然。”又曰:“道边树有骨骴何意?”曰:“天使其然。”妇翁曰:“某郎全不识道理,何因浪住山东。”因以戏之曰:“鸿鹤能鸣者颈项长;松柏冬青者心中强;道边树有骨骴者,车拨伤。岂是天使其然。”婿曰:“请以所闻见奉酬,不知许否。”曰:“可言之。”婿曰:“虾蟆能鸣,岂是颈项长?竹亦冬青,岂是心中强?夫人项下瘿如许大,岂是车拨伤?”妇翁羞愧,无以对之。(出《启颜录》)

有个山东人娶一位蒲州姑娘作媳妇。蒲州有很多人都患有粗脖子病,这个山东人的岳母脖颈上灼肿块特别大。结婚几个月后,媳妇家怀疑姑爷不聪明,于是岳父家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,将亲友都请来,准备在酒桌上,好好试探考问一下姑爷。开宴后,岳父问姑爷:“我姑爷在山东读书,按说是有知识懂得道理,你能说说鸿雁与仙鹤为什么会鸣叫吗?”姑爷回答说:“这是自然生成的。”又问:“松树、柏树为什么冬天长青呢?”回答说:“这是自然生成的。”又问:“道边的树为什么长着一个大包呢?” 回答说:“这是自然生成的。”岳父说;“我姑爷一点也不懂得道理,为什么白白住在山东读书。趁机戏弄地说:“鸿雁、仙鹤能鸣叫是因为长着长长的脖子,松树、柏树冬天长青是因为心刚强,道边的树长着个大包是因为车碰伤后造成的。难道是自然生成的吗?”姑爷听岳父说完后,说:“请允许我用我所看见和听到的来回答您,不知可不可以?”岳父说:“可以!”姑爷说:“蛤蟆能鸣叫,难道是因为它脖子长的长吗?竹子冬天也青,难道是因为它心刚强吗?岳母大人脖子下面长着那么大个包,难道也是车碰伤造成的吗?”岳父听了姑父的这番回答后,羞愧满面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。

吃 人

隋朝有人敏慧,然而口吃。杨素每闲闷,即召与剧谈。尝岁暮无事对坐,因戏之云:“有大坑深一丈。方圆亦一丈。遣公入其中,何法得出。”此人低头良久,乃问云:“有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