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(4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184 字 1个月前

林谓之曰:“何不就树荫?”思道曰:“热则热矣,不能林下立。”思道为《周齐兴亡论》,周则武皇宣帝,悉有恶声;齐高祖太上,咸无善誉。思道尝谒东宫,东宫谓之曰:“《周齐兴亡论》。是卿作不?”思道曰:“是。”东宫曰:“为卿君者,不亦难乎?”思道不能对。隋文帝以徐陵辩捷,无人酬对,深以为耻。乃访朝官:“谁可对使?”当时举思道,文帝甚喜。即诏对南使,朝官俱往。徐陵遥见思道最小,笑曰:“此公甚小。”思道遥应曰:“以公小(小字原缺,据敦煌本启颜录补)臣,不劳长者。”须臾坐定,徐陵谓思道曰:“昔殷迁顽人,本居兹邑,今存并是其人。”思道应声笑曰:“昔永嘉南渡,尽居江左,今之存者,唯君一人。”众皆大笑。徐陵无以对。又隋令思道聘陈,陈主敕在路诸处,不得共语,致令失机。思道既渡江,过一寺,诸僧与思道设,亦不敢有言,只供索饮食而已。于是索蜜浸益智,劝思道尝之。思道笑曰:“法师久服无故,何劳以此劝人?”僧即违敕,失机且惧。思道至陈,手执国信,(信原作主,据敦煌本启颜录改)陈主既见思道,因用《观世音经》语弄思道曰:“是何商人,赍持重宝?”思道应声,还以《观世音经》,报曰:“忽遇恶风,漂堕罗刹鬼国。”陈主大惭,遂无以对。(出《启颜录》)

隋朝人卢思道曾与寿阳庾知礼一起作诗。庾知礼先成而卢思道尚未写完。庾知礼道:“卢诗何必太迟迟了?”卢思道回答说:“你以编苫(草垫子)疾,嫌别人织锦迟。”卢思道初次离开武阳到了京城,宫中内史李德林向他作揖致礼。卢思道对人讲道:“德林在齐朝时,是经常拜我的,今天做了高官,假如还要拜,仍应跪地而拜。”有一次,卢思道在门外炎日下站立很久,李德林对他说:“何不去树荫下?”卢思道说:“热是够热的,即使这样,也决不在林(暗喻德林)下站立。”卢思道曾写过《周齐兴亡论》,其中写道:“周朝的武皇宣帝,名声恶浊。齐朝的高祖太上皇,全无好声誉。”他去拜谒东宫太子时,太子问他:“《周齐兴亡论》是你所作?”卢思道答说:“是。”太子道:“作你的君主,不也够难的吗?”卢思道不作答。隋文帝因南朝使者徐陵善辩敏捷,没人能与酬对,而深以为耻辱。于是向朝官们打听,“谁可以应对他?”当时有人推荐了卢思道,文帝很喜悦,立即下诏命他到南朝会谈,朝官们也一起前往。徐陵远望卢思道最小,笑道:“哈哈,此公太小了。”卢思道也远远地应道:“以为公是小臣,就别来劳嘉长辈了。”不一会儿人们坐下来,徐陵对卢思道说:“昔日殷朝时迁移来许多愚人,就居住在这个城市,如今这里全是那些人。”卢思道应声笑道:“当年晋怀帝南渡,所有人都住在江左,可今日活着的,唯你一人了。”众人大笑,徐陵再无话可对。又有一次,隋朝命卢思道出访陈国。陈后主下令凡卢思道路经的各处,不得与他说话,使他失去取笑人的机会。卢思道已过了长江,经过一个寺院,僧人们为他准备了饮食。谁也不敢与他说话,只供他吃喝。于是卢思道向法师索要蜜浸,法师劝他先尝尝,他笑道:“法师久服无妨,还用这样来劝我么。”法师已经违犯了敕令,因失机而恐惧。卢思道到了陈国,手拿国书去见陈后主,陈后主便以《观世音经》语捉弄他:“你是哪里的商人,带来重宝?”卢思道也以《观世音经》语秉告道:“忽然遇上恶风,漂流坠落到罗刹鬼国。”陈后主大愧,因而无言以对。

李 愔

魏高祖山陵既就,诏令魏收、祖孝徽、刘逖、卢思道等,各作挽歌词十首。尚书令杨遵彦诠之,魏收四首,祖刘各二首被用,而思道独取八首,故时人号八咏卢郎。思道尝在魏收席,举酒劝刘逖。收曰:“卢八劝刘二邪?”中书郎赵郡李愔,亦戏之曰:“卢八问讯刘二。”逖衔之。及愔后坐事被鞭扑,逖戏之曰:“高槌两下,熟鞭一百,何如言‘问讯刘二’时。”(出《启颜录》)

魏高祖的陵墓建成后,皇上下诏令魏收、祖孝徽、刘逖、卢思道等各作挽歌词十首。由尚书令杨遵颜选拔。结果选魏收四首,祖孝徽、刘逖各二首,唯独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