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(5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783 字 1个月前

手足。主人由羞愧而生怒,于是杖责了乐手的领班。宴会不得不暂停,乐手们也都转来转去不知如何是好,等再端酒杯时,封舜卿仍喊道:“《麦秀两歧》!”既然听不到这支曲子,他便把乐手们叫到跟前斥道:“你们虽然是山民,可也该听说过大梁朝的音乐吧?”全州人都觉得很羞耻。接着封舜卿来到汉中。这里的乐手们已经知道全州发生的事,都很担忧。到了宴会,封舜卿又点道:“《麦秀两歧》!”这次也象在全州的宴席上,喊了三次没有动静。此时有个乐手领班叫王新的走到殿前道:“请求侍郎能不能大概地给我们唱一遍?”封舜卿一遍还没唱完,乐手们就已经可以演奏了。因而人们大喜,他们一直演奏这支曲子,到宴席终了也没更换。乐手们对长官道:“这是大梁朝的新曲子,西蜀之地也未尝有之,请求把曲谱抄录一本,尽快传送给他们为好。”等封舜卿来到蜀地,一切都以布置好,先演过参军戏后,长时间地在殿前演奏起《麦秀两歧》。并设置了割麦的道具,领来数十名贫困百姓,身着破旧衣裳,携男抱女,提着筐篓而拾麦,并随着乐曲合声歌唱,那歌词很凄楚,表达出极为贫苦之意,让人听到看到心里十分酸楚。封舜卿观看时,面如土色,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,愧憾而返。后来他回梁朝复命,路经梁、汉、安、康等地,不敢再说“两歧”的字样。蜀人都讥笑他。

姚 洎

(洎原作涓,据明钞本改,下同)

唐裴廷裕字庸余,乾宁中,在内庭,文书敏捷,号为“下水船”。梁太祖受禅,姚洎为学士,尝从容。上问及廷裕行止,洎对曰:“顷岁左迁,今闻旅寄衡永。”上曰:“颇闻其人才思甚捷。”洎对曰:“向在翰林,号为‘下水船’。”太祖应声谓洎曰:“卿便是‘上水船’也。”洎微笑,深有惭色。议者以洎为“急滩头上水船”也。(出《摭言》)

唐朝末年人裴廷裕,字庸余,乾宁年中期在内庭为官,他文思敏捷,绰号“下水船”。梁太祖受禅接替皇位时,当时作为学士的姚洎曾怂恿鼓动过,当太祖问到裴廷裕的近况时,姚洎答道:“近年被降职,如今听说寄住衡阳、永州一带。”太祖又问道:“听说这个人才思非常敏捷?”姚洎道:“他一向在翰林院,绰号叫‘下水船’。”太祖随即对姚洎说道:“这么说来你便是‘上水船’了?”姚洎虽在微笑,实际上深带愧色。后来议论的人都把姚洎称作“急滩头上水船”。

李台瑕

伪蜀韩昭仕王氏为礼部尚书,丽文殿大学士。粗有文章,至于琴棋书算射法,悉皆涉猎,以此承恩于后主。朝士李台瑕曰:“韩八座之艺,如拆袜线,无一条长。”时人韪之。(出《北梦琐言》)

伪蜀国的韩昭,做了王氏朝廷的礼部尚书,丽文殿大学士。他也能粗略地写几篇文章,至于琴棋书算射法等,也都有所涉猎,也正是以此受到后主的恩惠。朝士李台瑕道:“韩八座的技艺,就象拆下的破袜子线,没有一条是长的。”当时人们都觉得说的很对。

织锦人

唐卢氏子不中第,徒步及都城门东。其日风寒甚,且投逆旅。俄有一人续至,附火良久,忽吟诗曰:“学织缭绫功未多,乱投机杼错抛梭。莫教宫锦行家见,把此文章笑杀他。”又云:“如今不重文章事,莫把文章夸向人。”卢愕然,忆是白居易诗,因问姓名。曰:“姓李,世织绫锦。离乱前,属东都官锦坊织宫锦巧儿,以薄艺投本行。皆云:‘如今花样,与前不同。’不谓伎俩儿以文綵求售者,不重于世,且东归去。”(出《卢氏杂说》)

唐朝时,有个姓卢的人应试未中,便徒步到了都城,在都城的门东,正赶上大风寒冷天气,只好去投宿住店。不一会儿,又有一人到来,那人烤了一会儿火,忽然吟起诗来:“学织缭绫功未多,乱投机杼错抛梭。莫教宫锦行家见,把此文章笑杀他。”又吟道:“如今不重文章事,莫把文章夸向人。”卢很惊讶,记忆中好象是白居易的诗,于是就问他的姓名。那人道:“我姓李,世代织绫锦。遭乱之前,属于洛阳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