珮,萦金为凤冠之钗,刻玉为倒龙之势,铸金象凤凰之形。结袖绕楹而舞,昼夜相接,谓之“常舞”。若有所召者,不呼姓名,悉听珮声,视钗色,玉声轻者居前,金色艳者居后,以为行次而进也。使数十人各含异香,使行而笑语,则口气从风而扬。又筛沉水之香如尘末,布致象床上,使所爱践之无迹,即赐珍珠百粒;若有迹者,则节其饮食,令体轻弱。乃闺中相戏曰:“尔非细骨轻躯,那得百粒真珠?”及翾风年至三十,妙年者争嫉之,或言“胡女不可为群”,竞相排毁。崇受谮润之言,即退翾风为房老,使主群少。乃怀怨怼而作五言诗,诗曰:“春华谁不羡?卒伤秋落时;哽咽追自泣,鄙退岂所期?桂芬徒自蠹,失爱在蛾眉;坐见芳时歇,憔悴空自嗤。”石氏房中并歌此为乐曲,至晋末乃止。(出 王子年拾遗记))
石崇有个最受宠爱的婢女名叫翾风。魏期末年在胡人中买到时,她才十岁,石崇便放在家里养着。十五岁时就长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秀丽容貌,尤其以体态优美出众,还能巧妙地分辨玉石的声音、察看金子的成色。石崇家里极富,财产可比王侯之家,生活骄奢闻名于当世,珍奇珠宝在他眼里视如瓦砾,堆积如粪土。这些东西都是从不同地方和国度得来的,没人能够识别其出处。若让翾风辨别其声色,都能道出它们的产地。她说:“西方与北方出产的玉石,声音沉重而性质温润,佩戴在身上能益人性灵;东方与南方出产的玉石,声音清爽而性质清凉,佩带在身上则利人精神。”石崇家的侍女姿容娇艳者有几千人,翾风因擅长文辞最受宠爱。石崇经常对她说:“可以指着青天白日发誓,百年之后,我一定用你殉葬。”她答道:“活着时相爱死了后就得分离,莫不如别爱我。我若能够为您殉葬,身体不是很快就得腐烂么!”于是翾风益加受到宠爱。石崇曾经挑选姿容美丽而相貌相似的侍女几十人,发饰服装的规格尺寸完全一样,让人骤然间看去无法分别,然后,叫他们经常在身边侍奉。吩咐翾风将玉石调配给工人,让他们制作倒龙型玉佩,编织金丝为凤冠上的金钗,将玉石雕刻成龙体倒立的姿式,用金子铸造成凤凰的形状。让这几十名侍女佩带上这样的玉佩与金钗,手拉着手绕着殿堂上的柱子蹁蹁起舞,昼夜相接,永不间断,叫做“常舞”。如果要招呼她们时,不喊姓名,一律让翾风根据她们的玉佩声音和金钗的颜色,使玉佩声较轻的排在前面,金钗颜色鲜艳的排在后面,按照顺序依次走上前来。还让这几十人嘴里都含上奇异的香料,使她们在走路时说着笑着行进,吐出的香气便随风飘扬。又将沉水香筛成粉末,撒在象牙床上,如果宠爱的婢女经过时没留下痕迹,石崇就赐给她珍珠百粒;如果谁留下了痕迹,则让她减少饮食以减轻体重;侍女们中间于是流传着一句戏言:“你非细骨轻躯,哪得百粒真珠?”在翾风已到三十岁时,妙龄侍女便嫉妬起她来,有的则散布翾风乃胡人女子不可与她靠近,大家争相诋毁和排挤她。石崇听了这些话后,就把翾风辞退到后房老仆人中,让她主持奴仆的工作。翾风于是心怀怨愤而作了一首五言诗。借以抒发自己的辛酸与不平,诗中说道:“春华谁不羡,卒伤秋落时;哽咽追自泣,鄙退岂所期;桂芬徒自蠹,失爱在蛾眉;坐见芳时歇,憔悴空自嗤。”石崇家的人都把此诗谱上曲子当歌唱,直到晋朝末年为止。
浙东舞女
宝历二年,浙东贡舞女二人:一曰飞燕,一曰轻风。修眉黟首,兰气融冶。冬不纩衣,夏无汗体。所食多荔枝榧实,金屑龙脑之类。带轻金之冠,軿罗衣无缝而成。其文织巧,人未能识。轻金冠以金丝结之,为鸾鹤之状,仍饰以五彩细珠,玲珑相续,可高一尺,秤之无三二钱,上更琢玉芙蓉以为顶(明抄本无顶字)。二女歌舞台,每夜歌舞一发,如鸾凤之音,百鸟莫不翔集其上,及于庭际。舞态艳逸,非人间所有。每歌罢,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,盖恐风日故也。由是宫中女曰:“宝帐香重重,一双红芙蓉。”(出《杜阳杂编》)唐敬宗宝历二年(公元826年),浙东送给朝廷舞女二人,一个叫飞燕,一个叫轻凤。细长的眉毛油黑的头发,浑身散发着幽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