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(3 / 9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5892 字 1个月前

谈到仲云,神情黯然地说:“现在我们阴阳相隔,理不相通,想见面是不可能的。只有等到他死了之后,我们才能聚首。我有一首诗,请你念给大哥听一听吧:‘忽作无期别,沉冥恨有余。长安虽不远,无信可传书。’”后来又过了几年仲云也死了。李 诉

凉武公诉,以殊勋之子,将元和之兵,擒蔡破郓,数年攻战,收城下壁,皆以仁恕为先,未尝枉杀一人,诚信遇物,发于深恳。长庆元年秋,自魏博节度使、左仆射、平章事诏征还京师。将入洛,其衙门将石季武先在洛,梦凉公自北登天津桥,季武为导。以宰相行呵叱动地。有道士八人,乘马,持绛节幡幢,从南欲上。导骑呵之,对曰:“我迎仙公,安知宰相?”招季武与语,季武骤马而前。持节道士曰:“可记我言,闻于相公。”其言曰:“耸辔排金阙,乘轩上汉槎。浮名何足恋,高举入烟霞。”季武元不识字,记性又少,及随道士信之,再闻已得。道士曰:“已记得,可先白相公。”乃惊觉,汗流被体。喜以为相国犹当上仙,况俗官乎!后三日,凉公果自北登天津桥,季武为导,因入憩天宫寺,月余而薨。时人以仁恕端悫之心,固合于道,安知非谪仙数满而去乎。(出《续幽怪录》)

凉武公李诉是功臣的后代,率领着唐宪宗的部队拿下蔡州攻破郓城。李诉征战好几年,收复好多城池,但他为人治军都以宽容仁义为第一,从来没有错杀一人,且待人接物十分讲求信义,一片至诚,深得民心。长庆元年秋天,他在魏博任节度使,并得到左仆射、平章事的官职。这时,皇帝召他回京城,刚要进洛阳时,他手下一个已在洛阳的衙将石季武作了个梦,梦见李诉从北面登上京城的天津桥,自己担任仪仗前导。李诉的队列仪仗前面喝道,后面护卫十分威严,就像宰相出行一样。忽然有八个道士骑着马,持着迎贵宾的节幡从南面要上桥。李诉的前导就大声呵斥,让道士们闪开。道士说:“我们是来迎接仙公李诉的,不知道什么宰相不宰相!”道士招呼石季武,石季武就赶紧打马迎上来。持节幡的道士说:“我有几句话,你听后要记住,然后转告李诉。道士吟了一首诗,大意是:“骑着高头大马奔向金銮殿,乘上华丽的金车直入星汉。世上的浮名有什么可留恋,怎比得了腾云驾雾羽化登仙?”石季武是个不识字记性又很差的人,但随道士念了两遍便记住了。道士说:“你既然已经记住了,就转告李诉吧!”说到这里,石季武惊醒了,出了一身大汗。他高兴地想:“在世间当宰相的还能成仙,像我这样的普通官吏大概也能成仙得道吧?”三天之后,李诉果然从北面登上天津桥,石季武为前导,并在天宫寺休息。一个多月后,李诉去世。人们都知道他为人仁恕诚实,合乎天道,却不知道他是被天上贬到人间的神仙,在人间期满了,自然要返回天界了。薛存诚

御史中丞薛存诚,元和末,由台丞入给事中。未期,复亚台长。宪阁清严,俗尘罕到,再入之日,浩然有闲旷之思。及厅吟曰:“卷帘疑客到,入户似僧归。”后月,阍吏因昼寝未熟,仿佛间,见僧童数十人,持香花幢盖,作梵唱,次第入台。阍吏呵之曰:“此御史台,是何法事,高声入来?”其一僧自称:“识达,是中丞弟子,来迎本师。师在台,可入省迎乎?”阍吏曰:“此中丞,官亚台,本非僧侣,奈何敢入台门?”即欲擒之。识达曰:“中丞元是须弥山东峰静居院罗汉大德,缘误与天人言,意涉近俗,谪来俗界五十年。年足合归,故来迎耳。非汝辈所知也。”阍吏将驰报,遂惊觉。后数日,薛公自台中遇疾而薨。潜伺其年,正五十矣。(出《续玄怪录》)

唐元和末年,御史中丞薛存诚由台丞升门下省要职给事中。不到一个月,他又升任副御史。御史府第,整洁肃穆,远离街市。他升任后搬了进去,觉得心旷神怡。他来到厅中吟了两句诗:“卷帘疑客到,入户似僧归。”几个月后,看门的小吏正和衣而睡尚未睡深沉。他恍然间看见几十个僧童,拿着香花和印着佛名的幡旗,一边念着经文一边按顺序走进来。看门小吏斥道:“这是御史的公署,你们这是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