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(4 / 8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782 字 1个月前

异。唯黄金及绢,为得通用。然亦不如假者。以黄金涂大锡作金,以纸为绢帛,最为贵上。”文本如言作之。及景食毕,令其从骑更代坐食。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。景深喜,谢曰:“因睦生烦郎君供给,郎君颇欲知寿命乎?”文本辞云:“不愿知也。”景笑而去。数年后,仁茜遇病,不因困笃而不起。月余,仁茜问常(常原作凭。据明抄本改。)掌事,掌事不知。便问长史,长史报云:“国内不知。后月因朝泰山,为问消息而相报。”至后月,长史来报云:“是君乡人赵某,为泰山主簿。主簿一员缺,荐君为此官,故为文案,经纪召君耳。案成者当死。”仁茜问计将安出,景云:“君寿应年六十余,今始四十。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,当为请之。”乃曰:“赵主簿相问,睦兄昔与同学,恩情深至。今幸得为泰山主簿。适遇一员官缺,明府令择人,吾已启公。公许相用。兄既不得长生,命当有死。死遇济会,未必当官。何惜一二十年苟生耶?今文案已出,不可复止。愿决作来意,无所疑也。”仁茜忧惧,病愈笃。景谓仁茜曰:“赵主簿必欲致君,君可自往泰山,于府君陈述,则可以免。”仁茜问何由见府君。景曰:“往泰山庙东,度一小岭,平地是其都所。君(君原作居。据明抄本改。)往,自当见之。”仁茜以告文本,文本为具行装。数日,又告仁茜曰:“文书欲成,君诉惧不可免。急作一佛像,彼文书自消。”告文本,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。讫而景来告曰:“免矣。”仁茜情不信佛,意尚疑之,因问景云:“佛法说有三世因果,此为虚实?”答曰:“皆实。”仁茜曰:“即如是,人死当分入六道,那得尽为鬼?而赵武灵王及君,今尚为鬼耶?”景曰:“君县内几户?”仁茜曰:“万余户。”又曰:“狱囚几人?”仁茜曰:“常二十人已下。”又曰:“万户之内,有五品官几人?”仁茜曰:“无。”又曰:“九品以上官几人?”仁茜曰:“数十人。”景曰:“六道之义分,一如此耳。其得天道,万无一人,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;得人道者,万有数人,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;入地狱者,万亦数十,如君狱内囚;唯鬼及畜生,最为多也,如君县内课役户。就此道中,又有等级。”因指其从者曰:“彼人大不如我,其不及彼者尤多。”仁茜曰:“鬼有死乎?”曰:“然。”仁茜曰:“死入何道?”答曰:“不知,如人知生而不知死。”仁茜问曰:“道家章醮,为有益否?”景曰:“道者彼天帝总统六道,是为天曹。阎罗王者,如人间天子。泰山府君,如尚书令录。五道神如诸尚书。若我辈国,如大州郡。每人间事,道士上章请福,如求神之恩。大曹受之。下阎罗王云:‘以某月日,得某申诉云。宜尽理,忽令枉滥。’阎罗敬受而奉行之,如人奉诏也。无理不可求免,有枉必当得申,何为无益也?”仁茜又问:“佛家修福何如?”景曰:“佛是大圣,无文书行下。其修福者,天神敬奉,多得宽宥。若福厚者,虽有恶道,文簿不得追摄。此非吾所识,亦莫知其所以然。”言毕即去。仁茜一二日能起,便愈。文本父卒,还乡里。仁茜寄书曰:“鬼神定是贪谄,往日欲郎君饮食,乃尔殷勤。比知无复利,相见殊落漠。然常掌事犹见随。本县为贼所陷,死亡略尽。仆为掌事所导,故(故原作如常。据明抄本改。)贼不见,竟以获全。”贞观十六年九月八日文官赐射于玄武门,文本时为中书侍郎。自语人云尔。(出《冥报录》)

唐代的睦仁茜,是赵郡邯郸县人士。从小就钻研经学,不相信鬼神。他常常想试探到底有无鬼神,就去拜见看到过鬼的人并跟他学习,十多年一无所获。后来他把家迁往县城,在路上看到一个人,像个大官,衣帽十分威风而考究,骑着好马,骑马的随从就有五十多人。他看着睦仁茜却没有言声。后来,经常看见他,十年之内,一共见过几十次。后来有一次,他停下马来,喊睦仁茜说:“我经常看见你,感情上便有些眷恋而倾慕,真想和你交往、游玩呀。”睦仁茜当即朝他揖拜,问他是什么人,回答说:“我是鬼呵,姓成名景,本来是弘农县人,西晋时当过别驾,现在任临湖国的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