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再听到言语。不久天亮,看见是一个胡人,身长七尺多,象死了几天的样子,当时还是暑天,污秽得不可接近。就让人把放扔到郊外。忽然有里人多人望见,急忙来看,吃惊地说:“果然是我的哥哥。死了几天,昨晚忽然失踪。”于是取尸体离开。
裴通远
唐宪宗葬景陵,都城人士毕至。前集州司马裴通远家在崇贤里,妻女辈亦以车舆纵观於通化门。及归,日晚,驰马骤。至平康北街,有白头妪步走,随车而来,气力殆尽。至天门街,夜鼓时动,车马转速,妪亦忙遽。车中有老青衣从四小女,其中有哀其奔迫者,问其所居,对曰:“崇贤。”即谓曰:“与妪同里,可同载至里门耶?”妪荷愧,及至,则申重辞谢。将下车,遗一小锦囊。诸女共开之,中有白罗,制为逝者面衣四焉。诸女惊骇,弃於路。不旬日,四女相次而卒。(出《集异记》)
唐宪宗安葬景陵,都城人士都到了。原集州司马裴通远家在崇贤里。妻子儿女们也乘车到通化门纵情观看。到了回去的时候,天已将晚,驱马快跑。到了平康北街,看见一个白发老太婆奔跑,随车而来,气力用尽。到了天门街,夜鼓报时声响,车马转快,老太婆也忙着快追。车中有老婢女跟随四小女子,其中有个哀怜她奔跑的,问她住所,回答说:“在崇贤里。”就对她说:“和你同在一个里住,可以一起坐到里门了。”老太婆感到很惭愧。等到了地方,就说了非常感谢的话,将要下车,赠送了一个小锦囊。诸女一起打开它,里面有白罗,做成死人的衣服四件。诸女惊恐,弃掷到路上,不过十天,四女相继死去。
郑 绍
商人郑绍者,丧妻后,方欲再娶。行经华阴,止于逆旅。因悦华山之秀峭,乃自店南行。可数里,忽见青衣谓绍曰:“有人令传意,欲暂邀(“邀”原作“命”,据明抄本改。)君。”绍曰:“何人也?”青衣曰:“南宅皇尚书女也。适於宅内登台,望见君,遂令致意。”绍曰:“女未适人耶?何以止於此?”青衣曰:“女郎方自求佳婿,故止此。”绍诣之,俄及一大宅,又有侍婢数人出,命绍入,延之于馆舍。逡巡,有一女子出,容质殊丽,年可初笄,从婢十余,并衣锦绣。既相见,谓绍曰:“既遂披觌,当去形迹,冀稍从容。”绍唯唯随之,复入一门,见珠箔银屏,焕烂相照,闺阃之内,块然无侣。绍乃问女:“是何皇尚书家?何得孤居如是耶?尊亲焉在?嘉偶为谁?虽荷宠招,幸祛疑抱。”女曰:“妾故皇公之幼女也。少丧二亲,厌居城郭,故止此宅。方求自适,不意(“意”原作“偶”,据明抄本改。)良人,惠然辱顾。既惬所愿,何乐如之?”女乃命绍升榻。坐定,具酒殽,出妓乐。不觉向夕。女引一金缶献绍曰:“妾求佳婿,已三年矣。今既遇君子,宁无自得。妾虽惭不称,敢以金缶合卺,愿求奉箕帚,可乎?”绍曰:“余一商耳。多游南北,惟利是求,岂敢与簪缨家为眷属也。然遭逢顾遇,谨以为荣,但恐异日为门下之辱。”女乃再献金缶,自弹筝以送之。绍闻曲音凄楚,感动於心。乃饮之交献,誓为伉俪,女笑而起。时夜已久,左右侍婢,以红烛笼前导成礼。到曙,女复于前阁,备芳醪美馔,与绍欢醉。经月余,绍曰:“我当暂出,以缉理南北货财。”女郎曰:“鸳鸯配对,未闻经月而便相离也。”绍不忍。后又经月余,绍复言之曰:“我本商人也,泛江湖,涉道途,盖是常也。虽深承恋恋,然若久不出行,亦吾心之所不乐者。愿勿以此为嫌,当如期而至。”女以绍言切,乃许之。遂於家园张祖席,以送绍,乃橐囊就路。至明年春,绍复至此,但见红花翠竹,流水青山,杳无人迹。绍乃号恸,经日而返。(出《潇湘录》)。
商人郑绍,丧妻以后,正想再娶。行路经过华阴,住在旅馆。因为喜欢华山的秀美峻峭,就从店往南走,能有几里地,忽然看见一婢女对绍说:“有人让我传话,要暂时邀请你。”绍说:“是什么人?”婢女说:“是南宅皇尚书的女儿,刚才在宅院内登台,看见你,于是让我来传达意思。”绍说:“那女子没嫁人吗?因为什么住在这里?”婢女回答说:“女郎正在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