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活着时犯了罪,让家人为他修福。那些罪人简单地说了自己的姓氏住址,李旦按他们说的都找到了。李旦又说甲申年有流行病,是为了除掉一些恶人。佛家弟子,作八关斋,修心作善事积德,可以免除这场灾难。李旦本是道教祭酒,于是想放弃本法,信道教的人劝阻他,所以通达了两种教。常常劝别人遵守八关斋。
梁 甲
北齐时,有仕人姓梁,甚豪富。将死,谓其妻子曰:“吾平生所爱奴马,使用日久,称人意。吾死,可以为殉。不然,吾(“吾”原作“无”,据明抄本改)所弃也。”及死,家人囊盛土,压奴杀之,马犹未杀。奴死四日而苏,说云,初不觉去,忽至官府,留止在门。经宿,见亡主被锁,兵卫引入。见奴谓曰:“我谓死人得使奴婢,故遗言唤汝。今各自受其苦,全不相关。今当白官放汝。”言毕而入。奴从屏外窥之,见官问守卫人曰:“昨日压脂多少乎?”对曰:“得八斗。”官曰:“更将去,压取一斛六斗。”主则被牵出,竟不得言。明旦又来,有喜色。谓奴曰:“今当为汝白也。”又入。官问得脂乎,对曰:“不得。”官问何以,吏曰:“此人死三日,家人为请僧设会,每闻经呗声,铁梁辄折,故不得也。”官曰:“且将去。”吏白官:“请放奴。”官即令放。与主俱出门,主遣传语妻子曰:“赖汝追福,获免大苦。然犹未脱,更能造经像以相救,冀因得免。自今无设祭,既不得食,而益无罪。”言毕而别,奴遂重生,而具言之。家中果以其日设会,于是倾家追福,合门练行。(出《法苑珠林》)
北齐时,有个做官的人姓梁,非常富有。快死的时候,对他的妻子说:“我平生喜爱的奴仆和马,经常使用,他们很称我意。我死后就让他们殉葬。不然,我会很遗憾的。”等到梁甲死时,家人就用袋子装上土把奴仆压死,马没有杀死。奴仆死后四天就苏醒过来,说:“开始时不知不觉就去了,忽然来到一座官府,被留在门外住了一宿,看见已故去的主人被锁着,后来差役引他进府,梁甲见了对奴仆说:“我以为死人也可使用奴仆,才留下遗言叫你来。现在各自受苦,不分主人奴隶。我去请求官吏放你回去。”说完就进去了。我从屏风外窥视,着看见官吏正问守卫人员说:“昨天去压取了多少油水?”守卫人员说:“得了八斗。”官吏说:“再去一次,压取他十六斗。”这时梁甲被领出来,没有机会说话。第二天梁甲又来了,面带喜色,对奴仆说:“今天可以为你求情了。”进入屋内,官吏问有收获吗?回答说:“没有。”官问为什么,差吏说:“这个人已死三天了,家人为他请和尚设道场,每当听到念经的声音,铁梁立即折断了,所以没有收获。”官说:“你去吧。”守卫的人请求放了那个奴仆。官吏就答应马上放奴仆,于是奴仆与主人梁甲一同出门。梁甲让奴仆传话给他的妻子说,多亏她设道场为我追福,才免除了更大的痛苦,但仍然没有解脱,还要造一个佛像我才能得救,希望因此而免除灾难。从这以后不要用东西祭祀,我越是不吃东西,就越无罪。”说完就分开了。奴仆复生后,全家为他追福,全念佛修行了。
任义方
唐括州刺史乐安任义方,武德年中,死经数日而苏。自云,被引见阎罗王。王令人引示地狱之处,所说与佛经不殊。又云,地下昼日昏暗,如雾中行。时其家以义方心上少有温气,遂即请僧行道,义方乃于地下闻其赞呗之声。王检其案,谓吏曰:“未合即死,何因错追?”遂放令归。义方出,度三关。关吏皆睡。送人云,但寻呗声,当即到舍。见一坑当道,意欲跳过,遂落坑中,应时即起。论说地狱,画地成图。其说得奉禄,皆造经像,曾写《金刚般若》千余部。义方自说。(出《法苑珠林》)
唐朝,括州刺史乐安任义方,唐高祖武德年间,死后数日又复活了。自己说,他被引去见阎王,阎王命令差役把他带入地狱。他所说的地狱与佛经里说的没有不同。又说,地下白天黑夜都很昏暗,就象在雾中行走一样。家人因为他死后心口处还温暖,就去请和尚替他行道。义方在地下听到了和尚为他念经的声音。阎王核验了生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