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(6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0970 字 1个月前

仁师的儿子,只是因为陇州吴山县石名远,到华岳拜祭求子,又改为去做石家的儿子。如今托生的日子逼近,所以不能久留。从二月怀胎、到十二月诞生。希望哥哥等对我慈爱的人们,到那里同我见上一面。”说完,哭泣着离去。住在滏阳的薛大远是前任吴山县令,他说认识名远。智力寺僧慧永和法真等也讲述过这件事。

袁 滋

复州青溪山,秀绝无比。袁相公滋未达时,居复郢间。睛日偶过峻峰,行数里,渐幽奇险怪,人迹罕到。有儒生,以卖药为业,家焉。袁公与语,言甚相狎,因留宿。乃问曰:“此处合有灵隐者,曾从容不?”答曰:“有道者五六人,每两三日一至,不知居处。某虽与之熟,亦不肯言。”袁曰:“某来修谒,得否?”曰:“彼甚恶人,然颇好酒。足下求美酝一榼,就此宿候,或得见也。”袁公去,得酒持至,以伺之,数夕果到。五人鹿皮冠或纱帽,藜杖草履,遥相与通寒喧,大笑,乃临涧濯足戏弄。儒生置酌列席,少顷,尽入茅舍,睹酒甚喜。曰:“何处得此?”既饮数杯,儒生曰:“某非能自致,有客携来,愿谒仙兄。”乃导袁公出,历拜俯偻。五人相顾失(“失”原作“视”,据明抄本改)色,且悔饮此酒,兼怒儒生曰:“不合引外人相扰。”儒生曰:“兹人诚志可赏,况是道流,稍许从容,亦何伤也!”意遂渐解。复睹袁公恭甚,乃时与语笑。目袁生曰:“坐。”袁再拜就席。少顷半酣,颇欢。注视袁公,相谓曰:“此人大似西峰坐禅和尚。”良久云:“直是。屈指数日,此僧亡来四十七年矣。”问袁公之岁,正四十七。相顾抚掌曰:“觅官职去,福禄至矣,已后极富贵。”遂呼主人别,袁公拜,道流皆与握手。过涧上山顶,们罗跳跃,有若飞鸟,逡巡不见。(出《逸史》)

复州青溪山景色秀丽天下无比。丞相袁滋当初还没有功名的时候,曾居住在复州和郢城之间。有一天,天气晴好,他偶尔路过青溪山,走过几里地后,山势景物越来越幽深险峻,人迹很难达到那里。这时,他遇到一个以卖药为生的读书人。这书生的家就住在这里。袁滋同他交谈,言语非常投机,当晚就住在书生家里。袁滋问书生:“这里应该有隐居的仙人啊!你同他们见过面吗?”书生回答说:“有五六个道士,每隔二三天到这来一次,不知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。我虽然同他们很熟悉,但他们也不肯告诉我。”袁滋说:“我想来拜见他们,可以吗?”书生说:“他们非常厌恶生人,可是喜欢饮酒。你如果能够准备一坛好酒,然后住在这里等候,或许能够见到他们。”袁滋离开后,弄到了一坛好酒,回来等候仙人。几天后的一个傍晚,道士果然来了。五个道士有的人戴鹿皮帽子,有的戴纱帽,拄着藜杖,穿着草鞋。书生远远地和他们问候,这些人哈哈大笑着到了小溪边,一边洗脚一边说笑。书生立即摆上酒席。不一会,他们进到茅草房里,看见酒非常高兴。问书生:“在哪地方弄到的酒?”喝了几杯以后,书生说:“不是我弄到的酒,是位客人带来的,他想要拜见几们仙长。”于是引袁滋出来施礼相见。五个道士互相观瞧变了脸色,都后悔喝了这酒。一齐对书生发脾气说:“不应该引外人来打扰我们。”书生说:“这个人的诚心值得赏识,况且他也是信奉道教的人,结识他有什么不好呢?”这时他们的态度才缓和了一些。又看到袁滋非常恭敬地站在那里,便改变态度笑着同他谈话,并对袁滋说:“坐吧。”袁滋再三拜谢坐下。不一会儿,酒喝到一半,大家都很高兴。几位道士仔细看着袁滋,相互说:“这个人非常象西峰的坐禅和尚。”过了好一会儿,又说:“真是他,屈指一算,这个和尚已经死了四十七年了。”又问袁滋多大年岁,正好四十七岁。几位道士互相看着拍着手说:“寻求官职做官去吧,福禄全都会有的,你以后会非常富贵显赫。”然后招呼主人告别,袁滋也向他们施礼拜别。几位仙人拉着手越过山涧走向山顶。他们拉着藤萝跳跃着,象飞鸟一样迅速,转眼之间就不见了。

崔四八

崔慎由,初以未有儿息,颇以为念。有僧常游崔氏之门者,崔因告之,且问其计。僧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