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发辫全都劈散开来,并让他们的每一缕头发上都有七个结。”于是二人大笑,约定好后便离去了。徐智通见此,大为惊异,立即去告诉了六七个好朋友。天刚放亮,他们就来到寺前,先在那里等候着。当时天气晴朗,将近中午时,忽然有两片象车轮大的云彩出现了,静静停留在寺庙的上空。刹那间,就变得天昏地暗,咫尺之远都不能分辨事物。不一会儿,又发出两声雷鸣,人与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。等到天放晴时,只见寺前的槐树林子,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,散落在地上,全部象计数用的竹签子,大小粗细,没有不相象的。而寺前挑担做买卖的、演戏卖唱的、围着看热闹的,共计数万人,每人的发辨全部都散开了,每缕头发上又打着七个结。又
洛京天津桥,有儒生,逢二老人言话,风骨甚异。潜听之,云:“明日午时,于寺中斗疾速。一人曰:“公欲如何?”一人曰:“吾一声,令寺内听讲驴马尽结尾。”一人曰:“吾一声,令十丈幡竿尽为算子,仍十枚为一积。”儒生乃与一二密友,于寺候之。至午,果雷雨。霹雳一声,客走出视,驴马数百匹尽结尾。一声,幡竿在廊下为算子,十枚一积。(出《录异记》)
在洛阳京城的天津桥有一个书生,一天,他遇到两个风貌气概与众不同的老年人,便在一旁偷听他们的谈话。他们正在说,第二天中午,要在寺庙里比赛谁的手法快。一个说:“你打算怎么比?”答道:“我要发一声响,让在寺内听讲的人的驴马尾巴全都结在一起。”一个便说:“我要发一声响,让十丈高的旗杆全部碎成计算用的签子,并且每十根为一堆。”书生听了,便与一两个亲密朋友相约,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庙等候。到了中午,果然雷雨交加,一声霹雳响过后,香客们走出寺庙观看,见他们的驴马数百匹尾巴全都结到了一起。又一声霹雳响过,便见十丈高的旗杆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签子,每十根堆在一起。
雷公庙
雷州之西雷公庙,百姓每岁配连鼓雷车。有以鱼彘肉同食者,立为霆震,皆敬而惮之。每大雷雨后,多于野中得黳石,谓之雷公墨。叩之鈖然,光莹如漆。又如霹雳处,或土木中,得楔如斧者,谓之霹雳楔,小儿佩带,皆辟惊邪;孕妇磨服,为催生药。必验。(出《岭表录异》)
雷州西边有座雷公庙,百姓每年祭祀时,都要配享连鼓雷车。如果有人把鱼和猪内掺合在一起吃了,此人就会立即遭到雷击,因此,人们对这座雷公庙既敬重又惧怕。每逢大雷雨过后,常常在野外找到黑色的石头,人们称它为“雷公墨”,敲击起来铿然作响,晶莹光洁犹如涂了漆一般。另外,如果在霹雳响过的地方,在地上或树上得到象用斧子砍削成形的小木桩,人们称它为“霹雳楔”,小孩将它佩带在身上,都能镇惊避邪;孕妇拿来磨碎当做催生药服用,一定十分灵验。
南 海
南海秋夏间,或云物惨然,则见其晕如虹,长六七尺,此候则飓风必发,故呼为飓母。见忽有震雷,则飓风不作矣。舟人常以为候,预为备之。(出《岭表录异》)
南海每当夏秋之间,有时云雾笼罩,天色暗淡,同时会看到象彩虹一样的一段光彩出现,有六七尺长。出现这种天象时,一定会有台风发生。因此,人们称它为台风之母。如果突然有惊雷震响,那么台风就不会发生了。使船的人常常以这些现象作为征侯,事先做好防备。
陈 义
唐罗州之南二百里,至雷州,为海康郡。雷之南濒大海,郡盖因多雷而名焉,其声恒如在檐宇上。雷之北高,亦多雷,声如在寻常之外。其事雷,畏敬甚谨,每具酒肴奠焉。有以彘肉杂鱼食者,霹雳辄至。南中有木名曰掉,以煮汁渍梅李,俗呼为棹汁。杂彘肉食者,霹雳亦至。犯必响应。牙门将陈义传云:“义即雷之诸孙。昔陈氏因雷雨昼冥,庭中得大卵,覆之数月,卵破,有婴儿出焉。目后日有雷扣击户庭,入其室中,就于儿所,似若乳哺者。岁余,儿能食,乃不复至,遂以为己子。义即卵中儿也。又云:“尝有雷民,畜畋犬,其耳十二。每将猎,必笞犬,以耳动为获数。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