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震霆,雨雹交下。食顷方霁,盆涸而栉已亡。(出《三水小牍》)
唐代有个人叫张应,奉命从荥阳到河内郡。从九鼎渡涉水过河时,所骑的小马受惊跑了。到了北岸,看见马腿上有东西缠绕着,形状象只大蚯蚓,深红色。他就拔出佩刀,把它砍断在地上,断了之后它又自行连接起来,紧紧地蜷缩着好象一枚白色的牛角梳子,上面有红色花纹,好象丝线一样横向缠绕着,他便捡起来放到口袋里。办完事情往回走时,又渡过那条河,到了平阴。岁时,天气晴朗,烈日当空,地上的热气直往上冒。他便在茶园的水井旁边休息,到井前洗洗手脸,顺便与园内的老头说起这件事,并拿出白色兽骨梳子放在盆里水上。忽然黑气勃然兴起,浓云从四面合拢过来,电闪雷鸣,暴雨与冰雹倾泻而下,过一顿饭的功夫才雨过天晴。此时,盆里的水干了,那个白色梳子也已经无影无踪。
天公坛
巴蜀间,于高山顶或洁地,建天公坛。祈水旱。盖开元中上帝所降仪法,以示人也。其坛或羊牛所犯,及预斋者饮酒食肉,多为震死。新繁人王荛,因往别业,村民烹豚待之。有一自天公斋回,乃即席食肉。王谓曰:“尔不惧雷霆耶?”曰:“我与雷为兄弟,何惧之有?”王异之,乃诘其所谓。曰:“我受雷公箓,与雷同职。”因取其箓验之,果如其说。仍有数卷,或画壮夫,以拳扡地为井,号拳扡井。或画一士负薪枿,号一谷柴。或以七手撮山箕之,号七山箕。江陵东村李道士舍,亦有此箓。或云,三洞法箕外,有一百二法,为天师子嗣师所禁。唯许救物,苟邪用,必上帝考责阴诛也。(出《北梦琐言》)
巴蜀境内,常常看到在高山顶上或者干净的地方建有天公坛,用以祈祷解除水旱之灾,这大概是开元年间天帝所降下的礼仪办法,用来昭示人们的。那天公坛如果有牛羊去触犯,以及有原先吃素的人又喝酒吃肉的,多数被雷击死。新繁有个人叫王荛,因为要离家到他的别墅去,本村人便煮了猪肉款待他。有个人从天公坛斋戒回来,便坐到桌前吃肉,王荛对他说:“你不怕遭雷击?”答道:“我和雷公是兄弟,有什么可怕的!”王感到奇怪,便追问他原因,他说:“我接受了雷公箓,与雷公的职位相同。”于是拿出他的雷公箓让人检验,果然象他说的那样。除了画着他之外,还有好几卷,有的画着强壮的男子用拳把平地扠成一口井,号称“拳扠井”;有的画着壮士背负着柴禾,号称“一谷柴”;有的则用七只手撮起山来颠簸,号称“七山箕”。江陵东村的李道士家,也有这样的箓。有人说:三洞法箓之外,还有一百零二法,为天师的后代所严加看管,只允许用来拯救生灵,如果用于不正当的事情,必定受到天帝严厉拷问责罚乃至暗中杀戮。
申文纬
尉氏尉申文纬,尝话,顷以事至洛城南玉泉寺。时盛夏,寺左有池,大旱,村人祈祷,未尝不应。池之阳有龙庙,时文纬俯池而观,有物如败花,叶大如盖,因以瓦砾掷之。僧曰:“切不可,恐致风雷之怒。”申亦不以介意。逡巡,白雾自水面起,才及山趾。寺在山上,石路七盘。大雨,霆雷震击,比至平地,已数尺,溪壑暴涨。驴乘洎仆夫,随流漂荡,莫能植足。昼日如暮,霆震不已。申之口吻皆黑,怖惧非常。俄至一村,寻亦开霁。果中伤寒病,将晓有微汗,比明无恙。岂龙之怒,几为所毙也。(出《玉堂闲话》)
尉氏县的县尉申文纬,曾经说过,不久前他因有事到洛阳城南的玉泉寺。当时正是盛夏,寺的旁边有个水池,大早时节,村里人前来祈祷求雨,没有不应验的。水池的北面有座龙王庙。这时,文纬哈腰对着池水观看,见里面有个东西好象残败的花,大叶子犹如伞盖,他便投掷瓦片去打它。旁边有个僧人说:“切切不可如此,这样会招致风雷发怒的。”申文纬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。不一会儿,白茫茫的雾气从池水中升起,刚刚弥漫到山脚。玉泉寺座落在山上,有石头铺成的路盘绕七匝才到山下。这时大雨滂沱,电闪雷鸣。等他走到山下时,大水已有数尺深,河流沟壑都已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