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四百一十四 草木九(6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085 字 2个月前

,服远志二十年,有子二十七人。开书所视不忘。(出《抱朴子》)

陵阳子仲,服用远志二十年,有儿子二十七个。他打开书,凡是看过的就不忘。

服天门冬

杜子微,服天门冬八十年,妾有子百四十人。日行三百里。(出《抱朴子》)

杜子微,服用天门冬八十年,他的妻妾为他生下子女一百四十人。他可以一天走三百里。

饮菊潭水

荆州菊潭,其源旁,芳菊被涯澳,其滋液极甘。深谷中有三十余家,不得穿井,仰饮此水。上寿二三百,中寿百余,其七十八十,犹以为夭。菊能轻身益气,令人久寿,有征。(出《十洲记》)

荆州的菊潭,它的源头旁边,长满了芳香的菊丛。这些菊的滋液特别甜。深谷中有三十多户人家,不能挖井,全靠饮用这潭中水。结果呢,上等寿二三百岁,中等寿一百多岁,七八十岁还认为是夭亡呢。菊能令人轻身益气,延年益寿,这就是证明啊。

饮甘菊谷水

南阳郦县山中,有甘谷水。所以甘者,谷上左右皆生甘菊,菊花堕其中,历世弥久,故水味为变。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,悉饮甘谷水。饮者无不考寿,高者百四五十岁,下者不失八九十,无夭年人。得此菊力也。故司空王畅、太尉刘宽、太傅表隗,皆为南阳太守,每到官,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,以为饮食。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,皆得愈。但不能大得其益。如甘谷上居民,小生便饮食此水者耳。又菊花与薏花相似,直以甘苦别之耳。菊甘而薏苦。谚言所谓“苦如薏”也。今所在有贡菊,但为少耳。率多生于水侧也。缑氏山与郦县最多。仙方所谓“白精、更生、周盈”,皆一菊,而根茎花实异名。其说甚美。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,正由不得真菊也。夫甘菊谷水,南方气味,亦未足言,而其上居民以延年,况得服好药,安得无益乎?(出《抱朴子》)

南阳郦县山中,有甜谷水。之所以甜的原因是因为谷上左右,全都生长着甘菊。菊花落入谷中,时间久了,所以水味也就变甜了。那些在谷中居住的人家,都不打井,全饮用甜谷水。凡是饮用甜谷水的,没有不长寿的。高的一百四五十岁,低的也不下八九十岁。没有夭亡的。这都是得力于这些甘菊啊。所以,司空王畅、太尉刘宽、太傅袁隗,都做过南阳太守。他们到任之后,都曾让郦县每月送甜谷水四十斛,用来平常饮用。这几位老大人多患风痹及眩冒之症,全都好了。但是不能得到大益处。像甜谷上的居民,从小生下来便饮用此水了。另外,菊花与薏花相似,只能以甜和苦来区别。菊甜薏苦。谚语说“苦如薏”。如今这里有贡菊,只是为数不多。一般都是生长在水侧的。缑氏山和郦县最多。仙方所说的“白精、更生、周盈”,全是一菊,根、茎、花、实不同名称罢了。说法确是挺美,近来服用菊花的药效不大,正是因为得不到真正的菊花呀。甘菊谷水,南方的气味,亦不足多说,但是那些谷上的居民延年益寿,况且又能吃到好药,怎么能没有好处呢?

食黄精

临川有士人,虐遇其所使婢。婢不堪其毒,乃逃入山中。久之粮尽,饥甚。坐水边,见野草枝叶可爱,即拔取,濯水中,连根食之,甚美。自是恒食,久之遂不饥,而更轻健。夜息大树下,闻草中兽走,以为虎而惧,因念得上树梢乃佳也。正尔念之,而身已在树梢矣。及晓,又念当下平地,又歘然而下。自是意有所之,身即飘然而去。或自一峰之一峰顶,若飞鸟焉。数岁,其家人伐薪见之,以告其主,使捕之。不得。一日,遇其在绝壁下,即以细绳三面围之。俄腾上山顶,其主益骇异,必欲致之。或曰:“此婢也,安有仙骨?不过得灵药饵之尔。试以盛馔,多其五味,令甚香美,值其往来之路,观其食之否?”如其言,果来就食。食讫,不复能远去,遂为所擒,具述其故。问其所食草之形,即黄精也。复使之,遂不能得。其婢数年亦卒。(出《稽神录》)

临川有一个士人,虐待他的一位婢女。婢女忍受不了他的虐待,就逃到山中。带的干粮很快便吃光了,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