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出《广异记》)
天宝年间,有个樵夫喝醉了,躺在山上,被大蛇吞吃了。那人稍微清醒了一点,奇怪身子在一动一摇,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,才知道是被动物吞到肚里,因而用砍柴刀划开动物的肚子,才得出来。觉得眩晕不清醒而且憋闷。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。那个人从此半身的皮都脱落了,就象白风病的样子。
无畏师
天宝中,无畏师在洛,是时有巨(“巨”原作“目”,据明抄本改。)蛇,状甚异,高丈余,围五十尺,魁魁若。盘绕出于山下,洛民咸见之。于是无畏曰:“后此蛇决水潴洛城。”即说佛书义甚精。蛇至夕,则驾风露来,若倾听状。无畏乃责(“责”原作“愤”,据明抄本改。)之曰:“尔蛇也,营居深山中,固安其所,何为将欲肆毒于世?即速去,无患生人。”其蛇闻之,遂俯于地,若有惭色,须臾而死焉。其后禄山据洛阳,尽毁宫庙,果无畏所谓决洛水潴城之应。(出《宣室志》)
天宝年间,无畏禅师在洛阳,这时有条巨蛇,样子很特异,头能抬起一丈多高,身围粗达五十尺,很是很壮大雄伟的样子,盘绕着出现在山下。洛阳的百姓全看见过这条蛇。因此无畏师傅说:“以后这条蛇将掘开堤坝淹没洛阳城。”就讲说佛书中的道理很是精深。大蛇到了晚上,就驾着风和雾前来,象是倾听的样子。无畏就责备它说:“你是蛇类,应当居住在深山中,那里本来就是你安身的地方,为什么要想对世上的人大肆毒害呢?就快走开吧,不要给活着的人带来灾难。”那条蛇听了这话,就俯伏在地上,象是有点惭愧的样子,不一会就死了。那以后安禄山占据了洛阳,把宫室和庙宇全毁了。果然应了无畏师傅说的掘开洛水淹没城市的话。
张 镐
洪州城自马瑗置立后,不复修革。相传云:“修者必死。”永泰中,都督张镐修之不疑。忽城西北陬遇一大坎,坎中见二蛇,一白一黑,头类牛,形如巨瓮,长六十余尺,蜿蟺在坑中,其余小蛇不可胜数。遽以白镐,镐命逐之出,乃以竹篾缚其头,牵之。蛇初不开目,随牵而出。小蛇甚多,军人或有伤其小者十余头,然犹大如饮椀。二蛇相随入徐孺亭下放生池中,池水深数丈,其龟皆走出上岸,为人所获,鱼亦鼓鳃出水,须臾皆死。后七日,镐薨。判官郑从、南昌令马皎,二子相继而卒。(原缺出处,明抄本作出《广异记》)
洪州城自从马瑗建造以后,没有人再修理改造过。人们互相传说:重建的人一定要死。唐代宗永泰年间,张镐都督修理城墙,没有顾及那个传说。忽然西北城角外出现一个大地洞,洞中出现了两条蛇,一条白一条黑,头长得类似牛头,头的形状象个大坛子,身子长六十多尺,屈曲盘旋在洞中,其余的小蛇就数不清了。急忙地把这事报告给张镐,张镐命令把蛇赶出来,就用竹篾捆在蛇头上,牵着蛇,蛇开始时不睁眼,随着牵引走出洞来,有的军人打伤了十多条小蛇,也还有水碗那么粗。二条大蛇互相跟随着走进徐孺亭下的放生池里。池子水有几丈深,池里的龟全跑到岸上来,被人们捉获。鱼也鼓着鳃浮出水面,不一会都死了。这以后第七天,张镐死了,判官郑从、南昌令马皎二个人也接着死了。
毕乾泰
唐左补阙毕乾泰,瀛州任丘人,父母年五十,自营生藏讫。至父年八十五,又自造棺,稍高大,嫌藏小,更加砖二万口。开藏欲修之,有蛇无数。时正月尚寒,蛰未能动,取蛇投一空井中,仍受蛇不尽,其蛇金色。泰自与奴开之,寻病而卒。月余,父母俱亡。此开之不得其所也。(出《朝野佥载》)
唐代的左补阙毕乾泰,是瀛州任丘人。父母五十岁时,自己就预先营造好了墓穴。到了父亲八十五岁时,又自造了棺材,稍显高大了一点,于是嫌预选的墓小了,想再加二万块砖,打开墓穴准备修建。墓穴里有无数条蛇,当时是正月,天气还冷,蛇蛰伏不能行动,把蛇取出扔到一个枯井中,那个空井还能容纳很多蛇。那些蛇都是金色的。毕乾泰亲自与仆人打开墓穴修建,不久,就得病死了。一个多月后,他的父母也都死了。这是开墓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