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(5 / 7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698 字 1个月前

蹙有如美锦,甚香极精。可以为枕及案面,虽沉檀不能及。彼土无铁。朱宽还至南海郡,留仇中男夫壮者,多加以铁钳锁,恐其道逃叛。还至江都,将见,为解脱之。皆手把钳,叩头惜脱,甚于中土贵金。人形短小,似昆仑。(出《朝野佥载》)

隋炀帝命令朱宽征讨留仇国。回来时,俘获男女一千多口。还有各种各样的物产,大多与中国的不一样。其中有用树皮搓线织成的布,很精细很洁白,幅宽三尺二三寸。也有细斑布,幅宽一尺左右。又带回金荆榴数十斤,木质的颜色像真金,纹路细密,而花纹色彩盘绕皱缩就像美丽的锦绣,很香又很精致,可用它做枕头和桌面,即使是沉檀木也赶不上它。他们的国家不出产铁,朱宽回到南海郡,把留仇俘虏中健壮的男人大多用铁钳锁着,怕他们途中叛乱或逃跑。回到扬州时,拜见皇上之前便给他们解下铁钳。他们却手把铁钳,叩头舍不得解下,胜过中国人对金子的看重。留仇人形体矮小,像昆仑奴。

木 客

郭仲产《湘州记》云,平乐县西七十里,有荣山,上多有木客。形似小儿,歌哭衣裳,不异于人。而伏状隐现不测。(“现不测”三字原空缺,据黄本补)宿至精巧。时市易作器,与人无别。就人换物亦不计其值(“物亦不计其值”六字原空缺,据黄本补)。今昭州平乐县(出《洽闻记》)

郭仲产的《湘州记》上说,平乐县西面七十里处,有座荣山,山上有不少木客,形体像小孩,他们也能唱歌、哭泣,衣服裤子跟常人没有什么不同,而他们的行踪不定,难以发现。他们住处极为精巧,有时买卖物品和器具,他们跟人交换物品时也不计较物品的价钱。郭仲产书中说的平乐县,就是现在的昭州平乐县。

缴濮国

永昌郡西南一千五百里,有缴濮国。其人有尾,欲坐,辄先穿地作穴,以安其尾。若邂逅误折其尾,即死也。(出《广州记》)

永昌郡西南一千五百里的地方,有个缴濮国。那里的人们都长着尾巴,想坐下时,就得先把地上挖个坑,来放置他们的尾巴,如果万一不慎弄折了尾巴,那人马上就会死去。

木饮州

木饮州,朱崖一州。其地无泉,民不作井,皆仰树汁为用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)

木饮州是朱崖的一个州,那里没有泉水,百姓也不打井,都依靠树的汁液解决用水问题。阿萨部

阿萨部,多猎虫鹿,剖其肉,重叠之,以石压沥汁。税波斯拂林等国米及草子酿于肉汁之中,经数日,即变成酒,饮之可醉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)

阿萨部族的人,大多把猎获的各种野物或鹿剖开,割下它们的肉,叠放在一块,上面压上石头,榨出汁液。再把从波斯、拂林等国买来的米,还有草籽都放入汁液中发酵,经过几天,肉汁就变成了酒。喝了它也能醉。

孝忆国

孝忆国,界周三千余里。在平川中,以木为栅,周十余里。栅内百姓二千余家,周围木栅五百余所。气候常暖,冬不凋落。宜羊马,无驼牛。俗性质直,好客侣。躯貌长大,褰鼻,黄发绿睛,赤髭被发,面如血色。战具唯矟一色。宜五谷,出金铁,衣麻布。举俗事妖,不识佛法,有妖祠三百余所。马步兵一万。不尚商贩,自称孝忆人。丈夫妇人俱佩带。每一日造食,一月食之,常吃宿食。仍通国无井及河涧,所有种植,待雨而生。以纩铺地,承雨水用之。穿井即苦,海水又咸。土俗伺海潮落之后,平地收鱼以为食。(出《酉阳杂俎》)

孝忆国国界周长三千多里。处在平原中,用木料建造篱笆,周长十多里,栅栏内居住百姓二千多家,遍及全国的木栅栏有五百多处。孝忆国气候经常很温暖,冬天草木也不凋落,适合养羊养马,没有骆驼和牛。孝忆人性格质朴直率,很好客。他们身高脸大,大鼻子,黄头发,绿眼珠,胡髭是红色的,头发披散着,脸色像血。他们的武器只有槊这一种。那里适合种植五谷,还出产金和铁。那里的人穿麻布衣服。全国都有供奉妖物的风俗,不懂得佛法,共有供奉妖物的祠堂三百多处。骑兵和步兵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