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(4 / 6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9005 字 1个月前

,昭帝即位,为她改葬,棺中已空,只有丝鞋,所以给她的宫命名为钩翼,后来避讳改为弋。

南阳公主

汉南阳公主,出降王咸。属王莽秉政,公主夙慕空虚,崇尚至道。每追文景之为理世,又知武帝之世,累降神仙,谓咸曰:“国危世乱,非女子可以扶持。但当自保恬和,退身修道,稍远嚣竞,必可延生。若碌碌随时进退,恐不可免于支离之苦,奔迫之患也。”咸曰黾俯世禄,未从其言。公主遂于华山结庐,栖止岁余。精思苦切,真灵感应,遂舍庐室而去。人或见之,徐徐绝壑,秉云气冉冉而去。咸入山追之,越巨壑,升层巅,涕泗追望,漠然无迹。忽于岭上见遗朱履一双,前而取之,已化为石。因谓为公主峰,潘安仁为记,行于世。(出《集仙录》)

汉朝的南阳公主,下嫁给王咸。王咸的族人王莽掌管政务。公主早就仰慕空虚,崇尚至道。常常追念文帝、景帝治理的盛世,又知道武帝那一代,屡有神仙降临,就对王咸说:“国家危机,时代混乱,不是女子可以扶持的。只应自保安然平和,退身修道,与喧闹纷争稍远,一定可以延年。如果平庸无能地随着时势进退,恐怕不能免除流离之苦和奔波之患。”王咸说他尽力为朝廷俸禄勤劳,没有听从她的话。公主就在华山盖了草房,住了一年多。由于她精思苦修,就有真灵感应,终于舍弃屋室而去。有的人看到她在绝壁上慢慢地乘着云气冉冉而去。王咸入山去追她,越过大沟,登上一层层山巅,涕泪交流地追望,但四处寂静无声也无公主的踪迹。忽而在岭上见到公主遗留的一双红鞋,就上前去取它,红鞋已经变成石头了。于是称那里为公主峰。潘安仁为此事写了传记,流传在世上。

程伟妻

汉期门郎程伟妻,得道者也。能通神变化,伟不甚异之。伟当从驾出行,而服饰不备,甚以为忧。妻曰:“止阙衣耳,何愁之甚耶?”即致两匹缣,忽然自至。伟亦好黄白之术,炼时即不成,妻乃出囊中药少许,以器盛水银,投药而煎之,须臾成银矣。伟欲从之受方。终不能得。云,伟骨相不应得。逼之不已,妻遂蹶然而死。尸解而去。(出《集仙录》)

汉代期门郎程伟的妻子,是个得道的人。她能通神变化,程伟也不太觉得稀奇。有一次,程伟跟着皇帝出行,而服饰没有准备,很为此事忧愁。他的妻子说:“只不过缺少衣服而已,何必愁得那么厉害呢?”就弄来两匹双丝细绢,这两匹绢是忽然自己来的。程伟也喜好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,炼时没有成功,他的妻子就从囊中拿出一点点药,用容器盛装水银,把药投进去煎熬,不一会儿就变成银子了。程伟想要跟她学习这个法术,始终没能办到。他的妻子说,从程伟的骨相看,他不应该得到点金术。程伟不停地逼迫她,她就急遽而死,尸解而去。

梁 母

梁母者,盱眙人也,寡居无子,舍逆旅于平原亭。客来投憩,咸若还家。客还钱多少,未尝有言。客住经月,亦无所厌。自家衣食之外,所得施之贫寒。常有少年住经日,举动异常,临去曰:“我东海小童也。”母亦不知小童何人也。宋元徽四年丙辰,马耳山道士徐道盛暂至蒙阴,于蜂城西遇一青牛车,车自行。(行云笈七签一一五作住)见一童呼为徐道士前,道盛行进,去车三步许止。又见二童子,年并十二三许,齐着黄衣,绛裹头上髻,容服端整,世所无也。车中人遣一童子传语曰:“我平原客舍梁母也,今被太上召还,应过蓬莱寻子乔,经太山考召,意欲相见,果得子来。灵辔飘飘,岗崄巇(岗崄巇原作玄纲阴。据云笈七签改),津驿有限,日程三千(日程三千原作三日程三字。据云笈七签改)。侍对在近,我心忧劳,便当乘烟三清,此三子见送到玄都国。汝为我谢东方诸清信士女,太平在近,十有余一,好相开度,过此忧危。”举手谢云:“太平相见。”驰车腾逝,极目乃没。道盛还逆旅访之,正梁母度世日相见也。(出《集仙录》)

梁母是盱眙人,寡居没有儿子,在平原亭开个客店。客人来投宿休息,全像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