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(7 / 12)

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8297 字 2个月前

最为渊博的人,他四处考察文字的起源,也没找到确切的答案,所以在《玉篇》序中说:‘有人打开春申君的坟墓得到他的铭文,铭文全是隶书体文字。’查春申君是东周列国时代的人,可见隶书非秦国吞并六国之后才出现的。六国时代到底是篆书还是隶书,尚且不可测度,怎么能知道迦叶佛时代的事呢。所以,隶书到底起源于何时,绝不是单凭耳闻目睹的现象就能断定的。”宣律师又问道:“现在长安城西的高四土台,俗称苍颉造字台。怎么说是隶书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呢?”费天人答道:“苍颉在这里堆土为台以观察鸟的足迹,这件事不是没有。但关于苍颉其人,人们很少知道他的来源,有人说他是黄帝的臣民,有人说他是古代帝王。鸟迹之书时时都在衍变,一成不变的事现在绝对没有。这是无须分辩的,用不着多费否舌。”又有个天人,姓陆名玄畅,前来拜见律师道:“弟子是周穆王时生在初天的,本是迦叶佛时代的天人,为了开导教化世人的缘故,周穆王时暂时现身。你所问的高四台,它本是迦叶佛在这里举行第三次法会,讲说佛法度脱人的地方,到了周穆王时,文殊与目连前来教化,穆王听从他们教化,他们就是列子所说的“化人”。化人告诉周穆王说:‘高四台是迦叶佛讲说佛法的地方。’穆王便在那里修造了三会道场。到了秦穆公时,扶风得到了一尊石雕佛像,穆公不认识,便扔到了马棚里,佛像身上弄得非常脏。佛神生气了,便让穆公得了病,穆公又梦游见到天帝,受到严厉的责罚。梦醒后询问侍臣由余,由余便答道:‘臣闻周穆王时,有两个化人来到这片国土,说是佛神。’周穆王非常信奉他们,在终南山上修造了中天台,高一千多尺,中天台的遗址现在仍然保留着,又在苍颉台上建造了神庙,叫作三会道场。您现在的灾祸,全是因为不尊敬佛神而招致的。” 素穆公听了大为恐惧,对由余说:‘我最近得到一尊石雕人像,石像的穿戴不是现在人服饰的款式,我把它扔到马棚里了。莫非这就是佛神吗?”由余听了,前往马棚里一看,对穆公说:‘这尊石像真的是佛神。’穆公把石像拿回来清洗干净,安放在十分清净的地方,佛像便放射出光芒,穆公又恐惧了。以为佛神放光是在生气,便宰猪杀羊摆供祭祀。不料善神们把这些牛羊等肉统统拿到远处扔了。穆公更加恐惧了,便问由余这是怎么回事。由余答道:‘我听说佛家素净,不吃酒肉,为的是爱惜生物的性命。如果得到一个佛像,供奉的时候只要烧香就行,用来祭祀的供品也都是素食果蔬之类。’穆公听了大为高兴。他要制作佛像,苦于没有工匠,又询问由余怎么办,由余答道:‘在从前周穆王修造寺庙的附近,应当有工匠。’于是,便在高四台南面的村庄里找到一位老人,此人姓王名安,已经一百八十岁了,王安说他曾在三会道场看见过别人制造佛像,但现在自己已经老了,无力制作;在自己村庄的北边有兄弟四人,当年曾在道场内当工匠亲手制作过佛像,可以找他们四人一起制造。秦穆公便照着王安的话办了,找到这兄弟四人,制成一尊铜佛像,铜像的形相端庄丰满,穆公十分满意,大加赏赐四位工匠。工匠们得到赏赐的钱财后,都用来修造了功德,在苍颉土台上修建了几层楼阁,楼阁高达三百尺,当时人们称它为高四台,有的叫它高四楼。这兄弟四人姓高,老大叫高四,所以楼阁起名高四台或高曰楼;也有人说,用‘高四’给楼台命名,是因为楼台本为高氏四人共同建造的。总之。高四台的名字与建造人有关,现在人们仍然叫它这个名字。”宣律师又问陆玄畅天人;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目连与舍利弗,;这两位佛子早已不在人世,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了呢?天人答道:“跟他们同名的有六个人,这个目连不是原先那个大目连。到了北朝宇文周时,文殊师利佛化为佛僧,来到北地游化,说要到迦叶佛讲说佛法的地方去礼拜,还要到文殊住过的地方去。这个地方就是清凉山(即五台山)。他遍访僧人与俗众,没有人知道这些事情。当时有个智猛法师,年仅十八岁,他反问这位佛僧:‘你根据什么知道有两位先圣的余迹?’佛僧答道:‘在秦国都城南面二十里处有座苍颉造字台,那就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