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回 铁善寺群侠战济慈 白玉虎大意丢龙批(4 / 11)

雍正剑侠图 侠义小说 17781 字 1个月前

名字、年代来才行。所以济慈虽然心里有气,嘴里还是说:“您拿出来,贫僧不见得认识,只要开开眼界就可以。”“好吧。”甘老侠一伸手把包袱拽下来,麻花蝴蝶扣解开,打开包袱皮往腰里一围,把军刃往手中一托,不但济慈目瞪口呆,月台上所有的侠客,包括西方侠在内,都没看见过这样的军刃。二尺四寸长,好象一只小宝剑,但在把儿上有个护手的峨嵋技子,像个月牙,两根立柱,剑把缠着带,手拿着兵刃,月牙刚好护着四个手指,月牙冲上,再往前是宝剑,宝剑有尖也有刃,但在尖下三寸的地方有个如意钩,往里弯着,非常锋利,两个一样,把儿上镶珠嵌宝,光华灿烂。“高僧,您给我看看,这对兵刃叫什么名字?”“弥陀佛”济慈张嘴结舌:“弥陀佛……”“高僧,您说叫什么名?”济慈灵机一动,看见宝剑上有个钩儿:“老侠客,这军刃它叫钩。”甘大侠大笑:“哈哈哈,高僧,罢了,我这军刃叫钩,但不知出自哪年,叫什么名字?”甘老侠这么一讲反到让济慈有的说了:“甘大侠,您这对军刃可能出在吴越春秋,当年吴越交战,结果越王战败,行成于吴国,由范蠡大夫保驾前往,在吴国尝了吴王的粪便,才被放回越国。越王勾践,十年生聚十年教训,卧薪尝胆,一定要报灭国之仇,选天下钩师,来到越都,希望他们做出好的军刃,将来去打吴国。这样便打造了整整一大库钩,里面什么样的钩都有。这时来了一位老钩师,跪在勾践面前:”大王,臣前来领赏。‘勾践问:“你领什么赏?’‘为臣我献给大王一对钩。这两只钩是采五金之铁精,六合之金英锻造而成,但锻炼时经久不化,最后我把我的两个儿子,一名吴鸿,一名扈稽,给杀了,用他们的血才把五金的铁精给化了,铸成这对钩,我已经把钩进献给大王,所以今天来领赏。’勾践一听:”老先生,你杀子以铸钩成,足见你忠心耿耿,无奈我这钩库里的钩太多了,你进献的钩到底在哪呢?‘老钩师一摇头:“大王,您只要把您的钩库打开,我与我两个儿子的心灵相通,我一叫他们俩的名字,两只钩就能自动飞到我的胸前。大王勾践亲自带着老人来到库前,叫人把门打开,满满的一库钩。老人站在库门高喊:”吴鸿、扈稽何在?’话言未尽,‘嚓楞楞’,龙吟虎啸两声响,两支钩就贴到老人的胸前,老人的眼泪流下来了:“大王,您看我这钩可是好钩?‘大王勾践看看这两支钩的确很出奇,命人把吴鸿、扈稽钩放在库内,赏了老人纹银二百两,老人欢喜而去。”您说这事可就得两说着,如果为了国家造钩打败侵略自己祖国的吴国,别说杀两个儿子,就是十个八个儿子也得杀!如果为了二百两纹银把两个儿子杀了,那这老头的心也够残忍的!济慈把这段来历从头至尾一说,别说甘老侠,就连月台下的英雄侠客没有一个不赞成济慈和尚博才多学。老侠甘凤池点了点头,其实他早就知道这对钩的名字,但是自己还没有招数,还没研究出来呢。“老侠客,不知贫僧说得对是不对?”老侠甘凤池点点头:“在下才疏学浅,不知这对钩的来历,今天您一讲,使甘某顿开茅塞,你说是吴鸿、扈稽钩,一定是吴鸿、扈稽钩。今天我要拿这对军刃讨教讨教您的双针,不知可否?”“自然可以,弥陀佛。”“既然如此,甘某无礼了。”老侠甘凤池双手一合双钩,左右一分,一看就知道没招,因此济慈看老侠手拿宝刃,也都丝毫不胆怯。

济慈双针左右一分,老侠左手吴鸿钩,右手扈稽钩也分开了。“甘老侠,请吧1右手吴鸿钩“刷”的一晃面门,左手扈稽钩照济慈胸前便点。和尚一转身,摆双针急架相还,两人打在一处。别看和尚和几个高手打了几个回合,身手依然很快。甘凤池虽说没有钩招,但毕竟是铜钟叟郝长风的亲传,功夫很深。只见他双钩上下翻飞,舞成一片银山,光华万道,瑞彩千条,跟济慈打了个棋逢对手。也就在这时候,猛然间旁边有人插话:“甘老侠,您和高僧真是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呀。老朽不才,一时的高兴,也打算斗胆讨教高僧几招,请您住手。”甘凤池见好就收,虚点双钩,转身纵出去,把双钩包好了,往肋下一挎,下去了。

济慈捧着双针抬头看,一眼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