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儿,便可以挤身于武林道。王老侠嘱咐海川:“贤弟,多加小心。”海川把左脚蹬在李昆的右脚印上,左脚在先,右脚在后,李昆是正身儿,海川是偏式。站好以后,等着底下人打火种,重新把蜡灯点燃着欢了。海川上右步撤左手,伸右手,左手顺着胳膊肘儿底下出去,一斜身,一甩脸,也“哼”了一声,“噗1再瞧这蜡灯苗儿——应声而灭。于爷带头儿鼓掌了,更甭说长眉罗汉铁臂禅师普照了。普照一边儿喊好,心里一边儿骂他师父,我师父怎么这么偏心眼儿,我跟师父学的时候儿怎么没教这么好的能为呀?我大师哥也没教埃大家伙儿一齐鼓掌。海川打完了往后一撤步,还是原式龙骧虎坐,掌不离胸肘不离肋,一元复始气归丹田。海川一抱拳:“献丑,献丑。”大家伙儿都赞美一番。老侠王十古过来了:“贤弟呀,你看这一个小玩艺儿,八步打灯就到这儿了吧?”李昆点头:“老哥哥,不错,这头一件小玩艺儿就算成了。”“第二件呐?”“空行十六步。”
核头粗细的竹杆儿,一共是十六根儿,长一丈一,粗头儿在底下,细头儿在上头。拿着锹镐,在当院量好尺寸,一根儿一根儿整埋了一个圆圈,合算是半步一根杆儿。埋下一尺深去,地皮儿上头露一丈,尺寸不能差。这招可就不好练了,人要飞身形起来,在这十六根竿子上走一个圈儿。练这个东西先要在地下平着放上十六块砖,半步一块,要走空砖。这走空砖不容易,想往这儿迈步,到时候儿一加快您就走不上了,不是走过去就是踩在边儿上了。练到走砖如履平地了,正走反走全行了,把砖横着立起来,再走。这就更不容易啦,接脚的地方儿也窄了,也不稳了,走来走去,这也走熟了,然后把砖竖着立起来,接触地皮的地方儿就更小军不稳了。把立砖儿再走熟喽,还要在砖底下撒上绿豆,砖搁在上头滑的。等这个走熟了,再把米面铺的头号大笸箩往当院一放,就转这笸箩。在笸箩上头走熟了,还不行。把粗一点儿的竹竿儿十六根埋在地里头,在地皮儿上露出一寸多,在这上边儿再走,越来竹竿拔得越长,由一寸长到五寸,由五寸长到一尺,一尺长到二尺三尺……一直长到一丈。练好了这种东西,就能凭物借力。比如说从这房往那房上蹿,离着远蹿不到,当中有根儿芦苇,借着芦苇一扶的劲儿,就可以上去,这就是蹬萍渡水的真功夫。
等竹竿儿栽好以后,李昆乐嘻嘻地一抱拳说:“老哥哥,还是我李昆呈祥呈祥吧。”“有劳贤弟先练,让我们大家开阔眼界。”李昆李太极来到这竹圈儿切近,脚尖儿一点地,抱元守一“一鹤冲天”,身轻似燕,起来就顶一丈一,然后往下一落,如同蜻蜓点水,右脚抬起来,左脚正落在这竹竿儿上。右脚抬起来往前一落,还是那太极十三式,中心一点,脚尖冲上,站到前头那根竹竿儿上。两只手如抱圆球,左右衬托,大褂儿一兜风走得十分快,眨眼之间,这一个圈儿走过来,左脚站在一根竹竿儿上,右脚收回来,轻身提气,竹竿儿都不弯。下来之后,鼻孔之中一省力,气归丹田血海,气不涌出,面不更色,大家伙儿都鼓掌喊好。李昆很谦虚:“王老哥哥,您看,小弟献丑啦。”“哈哈哈,兄弟好俊的功夫,不减当年哪1没等王十古往下说,旁边儿有人搭茬儿:“王老侠客,哈哈哈,老朽不才,陪着我兄弟李昆练练这空行十六步。”王十古一瞧,独占北方笑鳌头南极昆仑子北侠客、秋田秋佩雨。王十古很钦佩:“哎哟喝,秋老侠客,您老人家练一练,我们大家伙儿开开眼界。”李昆一瞧心说:今儿一清早儿我们俩还一块喝豆浆吃油饼儿呢,这么一会儿,他跑到那头去啦。秋田道:“我瞧兄弟练得不错,技痒难挠,斗胆,我也要试试。掉下来再请别位练,掉下来是不算数吗?”李昆点头:“练不上来,二十一位中有一位练上来就得。”秋老侠一伸手把大宝剑就摘过来了。刘俊机灵,往前赶一步,把师伯的宝剑拉过来了。秋老侠抬抬胳膊腿,周身上下合适,不绷不掉。老侠客往前走,右手一揪长衫,鞋底儿一点地一拔腰,轻轻地往竹竿儿上一落,这稳当啊,纹丝不动!秋老侠两只手左右衬着,随着往前走,一迈步的时候,左右臂悠起来,眨眼之间就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