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 识英雄义结铁掌李 盗宝贼行刺雍亲王(9 / 10)

雍正剑侠图 侠义小说 16731 字 2个月前

微一伏腰,脚步加紧。韩宝一看要坏,又一看南边大片的庄稼地。

“吱溜”就钻了进去。老侠一想拿不住他多栽呀,往前一探步,左手棒一抡,“唔”的一下,正打在一个人的腿上。“噗通”这个人就趴下啦。老侠用膝盖一顶他的腰眼儿,掐折他的绒绳,抹肩头拢二臂,四马倒攒蹄给捆上啦:“鼠辈,竟敢盗国宝逞凶,这官司你打了吧。”就听见这个人说话,是江南口音:“哎呀,师父,是我哇。我只是偷过您二十两银子,怎么就要把我送官哪?”“啊1老侠低头一看:“冤家,是你呀1猫腰把绑绳就给解开啦。这个人站起来把绒绳系好,趴地下磕头:“哎呀,弟子有礼,您老人家为什么见面就打我呀?”

这个人中等的个儿头,细条的身材,很灵便。长圆的脸膛儿,两道细长的眉毛,瞳仁发亮,越黑天越发亮。穿着一身蓝,腰里别着一口刀,这刀有尖儿没有刃儿,刀背刀刃都一样,骑着走三里地都刺下了屁股。把这刀往墙的砖缝里插,来回一晃摇,砖就活动了,如果挖窟窿偷人最合适,所以这口刀叫“摇山动”。这个人姓孔名秀字春芳,有个外号叫“走遍天下无遮拦探囊取物”,他是扬州人。孔秀小时候,家里很苦。在他八岁那年,由于闹瘟疫,父母双双去世。上无三亲,下无六故,孩子就在街上要饭充饥。钞关街上有两座大庙,西边是老道庙,叫“玉顶九龙观”;东边儿是和尚庙,叫“龙泉寺”,方丈名叫普照。有个外号叫“长眉罗汉铁背禅师,很好的功夫,他就是童林的二师哥。这座大庙的山门外,左右有两根大旗杆,高有一丈八尺,十几道铁箍,底下两块大灰杆石。孔秀总和他一般大的孩子,爬这两根旗杆,孔秀身体灵便,比谁都爬得快。每次爬的时候,影壁旁边站着个矮个儿小老头儿,瘦小枯干花白胡子,穿着一身米色绸长衫,茧绸裤褂,福字履,笑眯眯地看着孔秀。有时候也给孔秀几个钱,叫他买吃的。这天孔秀爬完要走。

老头走了过来叫道:“孔秀哇!你还没吃饭吧?”“嗯,这就讨去。”“来来来,你到我这里来。”孔秀答应着跟随老头来到东院,到了北屋,老头叫孔秀等着,时间不大,叫孔秀到房去吃饭,吃完以后来到北屋。孔秀磕头说道:“我谢谢您老爷子。”“不谢不谢。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哪?”“家里只剩下我一人,其余的全部死绝了。”“孩子你也应该学一技之长埃”“老爷子哟,不要担心,我现在对当乞丐很有些能耐的。”老人摇头说道:“孔秀哇,乞讨不是长久之计,别的你都没有学呀,即便是偷人家,没有师父也是行不通的。”

原来这位老英雄姓陶名润字少仙,有个外号叫神手东方朔。他弟兄两个,都是横跳黄河竖跳海,万丈高楼用脚踩,日走千家夜进百户,偷富而济贫,做了很多善举的人。老二现在扬州北边开了个大店,日进斗金,姓陶名荣字少华,有个外号叫“狸猫草上飞”。前十年就给哥哥捎信,叫他去店里亨福,可大爷为人耿直,不愿给兄弟找麻烦。陶大爷爱好棋,这普照禅师也喜欢手谈,为了这个就在龙泉寺东院租了这个院子,没事就跟和尚下棋。就这样陶大爷发现了孔秀,尤其是那双眼睛,作为绿林人可太好啦,(因为越黑他越看得清楚。)这样才把孔秀叫到东院。现在老英雄告诉孔秀:你的身体练别的不行,只能练黑道儿的买卖。孔秀乐意,拜陶大爷为师。教孔秀盘腰窝腿,学拳脚军刃,然后学上道儿,开始偷人。
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。孔秀从八岁开始学艺,眨眼就十二年。这身小巧之艺,很不错。陶大爷给了他一身夜行衣百宝囊,一口摇山动,把门户的规矩都告诉孔秀,虽是黑道,也不准越理胡行。二十岁的孔秀,在江湖路上行道,很快的出了名,而且品性端正,闯出个外号叫“走遍天下无遮拦探囊取物。”

孔秀游历江湖,来到常州府,自己的钱已不太多了。北门里路东,五间门脸的一个大饭馆,黑匾金字“满春园”,上边有两个小字是“清真”。里边刀勺乱响,香味笼罩着半趟街。自己想着先吃饭,然后踩道,晚上偷一点钱花。他一进屋,伙计们跟穿梭的一样,来往端酒上菜,饭座满着。一个伙计过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