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慧斌一听,哎呀!真好像万丈高楼失足,扬子江心翻船。
“师父,弟子真没想到!指望师父把弟子传授出来以后,把老人家您请到金凤山庙中,让孩儿我好好侍奉恩师三年五载,让您老人家娱乐晚年。没想到大限来临,师父碍…”慧斌的眼泪“哗哗”地往下流。老人家一摆手:“慧斌哪!不必如此。为师死后,你只要恪守僧门之规,武林之戒,行端履正,在江湖路上享有大名,你就算报答为师的恩德。人生百年也有一死,悲伤无益!慧斌,我告诉你一点事儿。”“您说吧,师父1“明天一清早,你亲自下山,带一点银两,买一口大一点儿的棺材,你放上一根长绳,拿着两把铁锹。明天晚上二鼓,早了你可别来,到二更天你再来。不要哭泣,使死了的人心乱不安。只要为师我一咽气,让你师哥帮你把为师盛殓起来,远抬深埋。上面也不要立什么痕迹,立个桩子吧,种棵树吧,都不要,死了就完。
你记住了没有?“”弟子完全谨记心下0”孩子,今天功夫就不练了。你回去吧0说完把眼睛闭上了。慧斌不走哇1师父,您怎么让弟子走啊?!
我就在您的跟前,多奉陪您一会儿0师哥过来了:”师弟呀,师父怎么说,还是怎么办吧。你回去吧!师父说的你完全都照办。明天二更天,你把棺材带来,需要的东西也带来。“”唉,好0又给师父磕了个头,慧斌掉着眼泪走了。回到庙中,可睡不了觉,连功夫都练不下去。辗转反侧,坐卧不宁,一直耗到天光大亮。有心赶山神庙观看,可无奈师父不让,自己也不敢。带着钱下山了,到镇店,买了一口四、五、六、大放样的棺材。那棺材可不轻啊!小起码得有个几百斤。慧斌给了钱,棺材铺掌柜的说:”给您找辆车拉回去吧。“慧斌摇摇头说:”不用。“就一伸手一挟棺材。嘿!菌挟个小孩似的,就这样的回庙了。
慧斌一白天就是这么迷迷糊糊地过去。一直到了天黑,盼到二更天,挟着棺材可就来到山神庙。哥儿俩一头一个,搭进了角门,放在了前殿的台阶下。然后把绳子、铁锹取下来,棺材盖好,角门关上。“师兄,师父在么?”
“在呢1“许可小弟进去吗?”“哈哈哈,你来了怎么能不进去瞧瞧师父呢!随愚兄前来。”哥儿俩一块儿往里走,一脚门里一脚门外,一抬头,“啊1
可吓坏了,土坑上四个棕团,连师父在内,坐着四位老人,有僧有道有俗,并不是一位。慧斌心里纳闷:这都是什么时候请来的呀?看师父坐在正中的上首最尊贵的地方,那慧斌就明白了。在老人家的右肩膀下,也就是第二位,棕团以上坐着一位老和尚,赤红脸,明显显的光头,露着九块受戒的香疤。
慧斌看了看这个和尚,再瞧瞧师父:老人家耷拉着眼皮,闭目吸气养神,还是一身蓝粗布,依然故我。唉!看着师父不觉得悲从中来。再看看老恩师的左肩下,是一位出家的道长。这位道长爷是个矮个,身上穿着杏黄色道袍,配宝剑,黄中衣,寸五的粉底的云鞋,白袜子打护膝过了膝盖,面似三秋古月,金簪别顶,背插着绳刷。再看和尚的右肩下,棕团上坐着一个俗家。也跟师父的个头儿差不离,五短的身材,瘦小枯干,不大点的小辫垂于脑后,四字海口,一对元宝耳,山羊胡子黄焦焦,蓝粗布大褂,煞着绒绳。这位老人坐在那儿,就瞧着厉害呀!
慧斌躬身施礼,跪倒了磕头:“恩师在上,弟子慧斌大礼参拜。”趴地下磕头。老师把眼睛睁开了,微抬眼帘,眼神还是那么足。“慧斌,你来啦?”
“是!弟子谨尊恩师之命,来到庙中待奉恩师。”“慧斌哪,在场的僧道俗,你可认识?”“恩师,弟子一位不识。”“那么着好,我就告诉告诉你1
一指和尚:“慧斌你记住了,他是你的二师叔。他家住在山西太原府寿阳县姜家屯姓姜名达字本初,江湖人称碧目金睛佛。”“哎哟1慧斌一听,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十五年来不但听见师父经常说,师哥也经常提呀。其实这位就是四大名剑的二爷。姜二爷不是个和尚,姜二爷开始有媳妇,有个儿子,有儿媳妇。儿子死后生下一个孙子,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