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喜这可就省事多了。忽又一转念道:“不是这等,古人师友之间,还要请试他题,岂有钦命题目,我自己才试云程便这等欺心,把窗课来塞责的理?父亲看了先要不喜。”不可徒乱人意,不如把它丢开,另作才是。”随把题目折起,便伸手提笔,起起草来。才得辰刻,头篇文章和那首诗,早巳告成。便催着号军,给煮好了饭,胡乱吃了一碗。天生的世家公子哥儿,拿些甜饽饽解饿,又吃了些杏仁干、粮油糕之类,也就饱了。便把第二三篇作起来,只在日偏西些都得了。自己又加意改抹了一遍,十分得意。看了看天气尚早,便吃过晚饭,写起卷子来。他的那笔小楷,又写得飞快,不曾继烛,添注涂改,点句勾股,都已完毕,连草都补齐了。点起灯来,早已又低低的吟哦了一遍,随即把卷子收好,把稿子也掖在卷袋内。
公子闲暇无事,取出白枣儿、桂元肉、炒糖果脯这些零星东西,大嚼一阵;剩下的吃食,都给了号军,就靠着那包袱,歇到次日天明。那个老号军便帮他来把东西归着清楚,交领卷签,赶早排便出了场。
公子到贡院头门,早见他岳丈张老先生、程师爷以至华忠诸人,直挤到龙门槛边等他,一时见公子恁早出来,都不胜欢喜。程师爷先问了声:“得意吗?”公子忙回道:“还算妥当。”张老早把考篮包袱接过去,递给众家丁。一行人簇拥出了外砖门,程师爷便和他同车,要文稿看。因说道:“头三两个题目,你都作过?”他道:“便是诗也作过,却都不曾用那窗稿。”因从卷袋里把那草稿取出来。程师爷一面看,一面用脑袋圈圈儿,便道:“只这前八行,便有个发皇气象。恭喜恭喜!”把诗看完,说道:“诗也不沾不脱,攀桂大有可望。”一时回到宅里,公子不及别事,便叫叶通取了个小红封套,把文稿封好;又亲自写了个给父母请安的安帖,封起来,打发戴勤飞马立刻给父亲送去。恰好戴勤走后,安老夫妻早打发晋升来接场。舅太太叫赶露儿送来了吃食,二位奶奶给包了添换的衣服。公子也问了父母的起居,晋升一一回答。又说:“老爷还说,爷得晌午后出来,吩咐奴才天晚了索性等明日送了爷进二场,再把文章稿子带回去,谁知爷已经老早的出来,倒先打发人请安去了。”公子道:“戴勤大约今日也不得回来,依然遵着老爷的话,明日回去罢。”说着,便有几家亲友来看,都说道:“不好久谈,请歇息罢。”兴辞而去。公子吃得一饱,撒和了撒和,便倒头大睡,养精蓄锐,准备进二三场。安老爷急于要看看儿子头场的文章有望无望,又愁他出来得晚,晋升今日断赶不回来,只落得负着双手,满院里一趟一趟的转圈儿。正在走着,见戴勤来了,忙问道:“你回来作什么?”戴勤请了安,又替公子请了安,忙回明缘由。安老爷一面进屋子,一面拆那封套,便坐下伏案细看那诗文草稿。安太太只尽着问戴勤说:“你瞧大爷那光景,还没受累呀?没着凉啊?”戴勤回道:“奴才看很好,出来是红光满面的,程师爷说准中。”金、玉姐妹听了,也自放心。
这个当儿,太太见老爷看完文章,只默默不语,不禁问道:“老爷看着怎么样?”原来安老爷看得公子的文章,作得精湛饱满,诗亦清新,却也欢喜;只愁他才气过于发里,不合那两位方公的式,所以心中犹疑。见太太一问,正待说明缘由,一想她娘儿们自然同我一般的期望,此时说出这话,倒添她们一桩心事,便道:“难为他!中是竟中得去了,只看命罢。”太太同两个媳妇听了,便欢喜起来。戴勤退出房门去,两个妈妈又在廊檐底下截住他问长问短。那个长姐儿赶出赶进的听了个够,她倒说道:“人家老爷和师老爷都说大爷中定了,还用你们老姐儿俩絮叨。”
那日已是八月初十日,中秋节近,接着忙了几天节事。到了十五晚上,老夫妻正当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,偏儿子又不在膝下,但是天下事事求全,何所乐呢?待月上时,安太太便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媳妇圆了月,把西瓜月饼等类,分赏大家,又随意给老爷备了些果酒。因舅太太、张亲家太太没处可过团圆节,便另备一席,请过来要自己随着。舅太太是再三不肯,说:“今日团圆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