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把我女儿秀云许配给他,郎才女貌,他又有学问,这该多好,于是就跟儿子商量这事。武亮虽小,但不同意:“爹,有道是,画龙画虎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您跟他才处了多久,再一说您看他有学问,就把我姐姐给他,往后他要不是好人,您不是后悔了。”“唉,”武元功说:“孩子,你懂什么?我饱经世故,不管什么人,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好坏,这个人绝对错不了,你姐姐跟他,将来就有福享。”那时,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,武元功做主,把女儿许配给黄伦。黄伦由账房先生一跃成为乘龙佳婿,更了不得了。为了补报武元功的恩德,他更是加倍地努力工作,显示出自己的才华。自从武元功把他招了女婿之后,老头儿减轻了负担,把森林、矿产全都交给黄伦执掌,老头儿乐得享福。黄伦一想,我这时不干什么时候干呀,因此,几年的工夫,把阎王寨治理得井井有条。再加上中原水旱无收,许多人为了吃口饱饭,流落到塞北,一听说这里招募工人,纷纷报名参加。来的人有房子住,有活干,有饭吃,谁不喜欢啊。一传十,十传百,几年的工夫,阎王寨就变成了一个热闹繁华的大集镇,人口多达数万,哪一个不听黄伦的,谁不听武元功的,人家是东家,没人家,老少都得冻饿而死。无形中,这些人都成了他们使用的工具,叫干什么干什么。老头儿享了福了,突然想起一件事来,他原籍是江苏嘉兴县的人,现在他动了思乡之念,想回老家去。原来分不开身,这么大片的产业没人执掌,如今有了黄伦,正可抽身。老头儿就把姑娘、女婿叫到身边,说:“我打算回原籍去养老,这儿就交给你们夫妻,你们好好执掌。”黄伦起初不答应:“人,四海为家,您在这里挺好,何必非回原籍呢?”老头儿说:“不,我主意已定,万言难改,过些天我就走,但是我回家后也不是不来了,隔个三年两年的,我来一趟,只要我不死,咱们会常见面。”就这样,他带着儿子武亮回到嘉兴,三年一趟,五年一趟,经常到阎王寨来看看。他发现,一年一个样,三年大变样。这时塞北不太安定,土匪经常出没骚扰。黄伦为了保卫乡址、财产不受损失,就编了个联庄会,在工匠之中选拔年轻的,从外地请来不少会武术的老师,教这些人拳脚,打造刀枪棍棒,这些人就当了专业庄客。同时,黄伦又怕这些人没有经验,花重金聘请了不少会武术的人,这些人就成了职业保镖。这支队伍越来越大,后来竟发展到两三千人。武元功看了,心中一动,黄伦跟当初不一样了,原来是耍笔杆的先生,现在竟然变成了武士和庄头,万一他要走错了道可不得了啊。他一瞅黄伦出来进去,高头大马,前护后拥,保镖的镖师一跟就是一大帮,他说干什么,这些人无条件地服从,他要说造反,这些人都得随着,这就引起武元功的担心。有一天,武元功把黄伦叫到眼前,把姑娘也叫到眼前,一家人坐下了,武亮也在,老头儿问黄伦:“孩子,现在边境不太平,你也招集了这么多人,拿刀动枪,这要出了人命怎么办?当然,保卫乡址,杀死贼匪不算什么,万一杀错人呢,伤了好人怎么办?我替你十分担心啊。孩子,三条大路走中间,你可别走错了路啊,万一你听了坏人的鼓动,心眼一偏,再做了坏事可不得了啊。”武元功这一说,黄伦明白:“爹爹,您的意思我全懂,您是不是怕我造反?”“有这意思。”“哪能呢?我是大宋朝的臣民,奉公守法的百姓,我能干那种事?您老人家只管放心,别看我养了这么多庄客和武士,那是为了保卫乡亲的安全,咱也不私打斗殴,能有那些事吗,您就放心吧。”老头儿说:“不行,我不放心,因为家离这里太远,我好几年才来一趟,叫我放心不下。”老头儿为了约束黄伦,“孩子,你要真感谢我,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。”“您说吧,什么条件?”“你得给我立个字据,写明白,将来有一天你不听我的话怎么办?”黄伦一笑:“爹,大好了,私凭文书官凭印,您叫我怎么写我就怎么写。”“不,我要看看你的真心。”黄伦毫不犹豫,准备了两块白绫,铺到桌上,提笔在手,略加思索,刷刷点点,列写条件一二三,那上边写的什么?第一款,我之所以能活在世上,全是中山剑客武元功所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