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卷上 方正第五(3 / 4)

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7165 字 1个月前

非堯、舜,何能無過?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?處仲狼抗剛愎,王平子何在?」

32王敦既下,住船石頭,欲有廢明帝意。賓客盈坐,敦知帝聰明,欲以不孝廢之。每言帝不孝之狀,而皆云:「溫太真所說。溫嘗為東宮率,後為吾司馬,甚悉之。」須臾,溫來,敦便奮其威容,問溫曰:「皇太子作人何似?」溫曰:「小人無以測君子。」敦聲色並厲,欲以威力使從己,乃重問溫:「太子何以稱佳?」溫曰:「鉤深致遠,蓋非淺識所測。然以禮侍親,可稱為孝。」

33王大將軍既反,至石頭,周伯仁往見之。謂周曰:「卿何以相負?」對曰:「公戎車犯正,下官忝率六軍,而王師不振,以此負公。」

34蘇峻既至石頭,百僚奔散,唯侍中鍾雅獨在帝側。或謂鍾曰:「見可而進,知難而退,古之道也。君性亮直,必不容於寇讎,何不用隨時之宜、而坐待其弊邪?」鍾曰:「國亂不能匡,君危不能濟,而各遜遁以求免,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!」 35庾公臨去,顧語鍾後事,深以相委。鍾曰:「棟折榱崩,誰之責邪?」庾曰:「今日之事,不容復言,卿當期克復之效耳!」鍾曰:「想閣下不愧荀林父耳。」

36蘇峻時,孔群在橫塘,為匡術所逼。王丞相保存術,因眾坐戲語,令術勸群酒,以釋橫塘之憾。群答曰:「德非孔子,厄同匡人。雖陽和布氣,鷹化為鳩,至於識者,猶憎其眼。」

37蘇子高事平,王、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。亂離之後,百姓凋弊。孔慨然曰:「昔肅祖臨崩,諸君親臨御床,並蒙眷識,共奉遺詔。孔坦疏賤,不在顧命之列。既有艱難,則以微臣為先,今猶俎上腐肉,任人膾截耳!」於是拂衣而去,諸公亦止。

38孔車騎與中丞共行,在御道逢匡術,賓從甚盛。因往與車騎共語。中丞初不視,直云:「鷹化為鳩,眾鳥猶惡其眼。」術大怒,便欲刃之。車騎下車,抱術曰:「族弟發狂,卿為我宥之!」始得全首領。

39梅頤嘗有惠於陶公,後為豫章太守,有事,王丞相遣收之。侃曰:「天子富於春秋,萬機自諸侯出,王公既得錄,陶公何為不可放!」乃遣人於江口奪之。頤見陶公,拜,陶公止之。頤曰:「梅仲真膝,明日豈可復屈邪?」

40王丞相作女伎,施設床席。蔡公先在坐,不說而去,王亦不留。

41何次道、庾季堅二人並為元輔。成帝初崩,於時嗣君未定。何欲立嗣子,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,嗣子沖幼,乃立康帝。康帝登阼,會群臣,謂何曰:「朕今所以承大業,為誰之議?」何答曰:「陛下龍飛,此是庾冰之功,非臣之力。於時用微臣之議,今不睹盛明之世。」帝有慚色

42江僕射年少,王丞相呼與共棋。王手嘗不如兩道許,而欲敵道戲,試以觀之。江不即下。王曰:「君何以不行?」江曰:「恐不得爾。」傍有客曰:「此年少戲乃不惡。」王徐舉首曰:「此年少,非唯圍棋見勝。」 43孔君平疾篤,庾司空為會稽,省之,相問訊甚至,為之流涕。庾既下床,孔慨然曰:「大丈夫將終,不問安國寧家之術,乃作兒女子相問!」庾聞,回謝之,請其話言。

44桓大司馬詣劉尹,臥不起。桓彎彈彈劉枕,丸迸碎床褥間。劉作色而起曰:「使君如馨地,寧可鬥戰求勝?」桓甚有恨容。

45後來年少,多有道深公者。深公謂曰:「黃吻年少,勿為評論宿士。昔嘗與元明二帝、王庾二公周旋。」

46王中郎年少時,江□(彪幾換林)為僕射,領選,欲擬之為尚書郎。有語王者,王曰:「自過江來,尚書郎正用第二人,何得擬我!」江聞而止。

47王述轉尚書令,事行便拜。文度曰:「故應讓杜許。」藍田云:「汝謂我堪此不?」文度曰:「何為不堪,但克讓是美事,恐不可闕。」藍田慨然曰:「既雲堪,何為復讓?人言汝勝我,定不如我。」 48孫興公作庾公誄,文多托寄之辭。既成,示庾道恩,庾見,慨然送還之,曰:「先君與君,自不至於此。」

49王長史求東陽,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