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贼裹红巾,何为官亦如此?”傍一人答云:“如今做官底,都是如此。”于是褫其衣冠,则有万回佛自怀中坠地。其旁者云:“他虽做贼,且看他哥哥面。”
又女官吴知古用事,人皆侧目。内宴日,参军四筵张乐,胥辈请佥文书,参军怒曰:“我方听栗,可少缓。”请至三四,其答如前。胥击其首曰:“什事不被栗坏了。”盖是俗呼黄冠为栗也。
王叔知吴门日,名其酒曰彻底清。锡宴日,伶人持一樽夸于众曰:“此酒名彻底清。”既而开樽,则浊醪也。旁诮之云:“汝既为彻底清,却如何如此?”答云:“本是彻底清,被钱打得浑了。”此类甚多,而蜀优尤能涉猎古今,援引经史,以佐口吻资笑谈。
当史丞相弥远用事,选人改官,多出其门。制阃大宴,有优为衣冠者数辈,皆称为孔门弟子。相与言,吾侪皆选人,遂各言其姓曰:吾为常从事,吾为于从政,吾为吾将仕,吾为路文学。别有二人出曰:“吾宰予也。夫子曰:‘于予与改。’可谓侥幸。”其一曰:“吾颜回也。夫子曰:‘回也不改。’吾为四科之首而不改,汝何为独改?”曰:“吾钻故改,汝何不钻?”回曰:“吾非不钻,而钻弥坚耳。”曰:“汝之不改宜也,何不钻弥远乎?”其离析文义,可谓侮圣言,而巧发微中,有足称言者焉。
有袁三者,名尤著。有从官姓袁者,制蜀,颇乏廉声。群优四人,分主酒色财气,各夸张其好尚之乐,而余者互讥诮之。至袁优,则曰:“吾所好者财也。”因极言财之美利,众亦讥诮之不已。徐以手自指曰:“任你讥笑,其如袁丈好此何?”
○讥不肖子
有士赴考,其父充役,为贴书勉其子,登第则可免。子方浪游都城,窘无资用,即答曰:“大人欲某勉力就试,则宜多给其费,否则至场中定藏行也。”奕者以不露机为藏行云。
又有士父使从学,月与油烛一千,其子请益,不可,子以书白云:“所谓焚膏继晷者,非为身计,正为门户计。且异日恩封,庶几及父母耳。有如吝小费,则大人承事,娘子孺人,辽乎邈哉!”闻者绝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