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传香结良缘(4 / 14)

要分别尊卑,说明就里。众人知道,就愈加赞羡起来,都说:“一分人家生出两件至宝,况是一主一婢,可谓奇而又奇!”

这个梅香反大小姐两岁,小姐二八,他已二九。原名叫做桃花,因与小姐同学读书,先生见他资颖出众,相貌可观。

将来必有良遇,恐怕以“桃花”二字见轻于人,说他是婢子,故此告过主人,替他改了名字,叫做能红,依旧不失桃花之意,所谓“桃花能红能白”也。

七郎访着根蒂,就不觉颠狂起来,说:“我这头亲事若做得成,不但娶了娇妻,又且得了美妾,图一得二,何等便宜!

这头亲事又不是劈空说起,当日原有成仪的,如今要复前约,料想没甚疑难。”就对父母说知,叫他重温旧好。

裴翁因前面的媳妇娶得不妥,大伤儿子之心,这番续弦,但凭他自家做主,并不相拗,原央旧时的媒妁过去说亲。韦翁听见个“裴”字,就高声发作起来,说:“他当日爱富嫌贫,背了前议,这样负心之辈,我恨不得立斩其头,剜出心肝五脏拿来下酒,还肯把亲事许他!他有财主做了亲翁,佳人做了媳妇,这一生一世用不着贫贱之交,糟糠之妇了,为甚么又来寻我?莫说我这样女儿不愁没有嫁处,就是折脚烂腿、耳聋眼瞎没有人要的,我也拚得养他一世,决不肯折了饿气,嫁与仇人!落得不要讲起!”媒人见他所说的话是一团道理,没有半句回他。只得赔罪出门,转到裴家,以前言奉复。

裴翁知道不可挽回,就劝儿子别娶。七郎道:“今生今世不得与韦小姐成亲,宁可守义而死。就是守义而死,也不敢尽其天年,只好等他一年半载,若还执意到底,不肯许诺,就当死于非命,以赎前愆!”

父母听了此言,激得口呆目定,又向媒人下跪,求他勉力周全。媒人无可奈何,只得又去传说。韦翁不见,只叫妻子回复他。妇人的口气,更比男子不同,竟是带讲带骂说:

“从来慕富嫌贫是女家所做之事,那一本戏文小说不是男家守义,女家背盟?他如今倒做转来,却像他家儿子是天下没有的人,我家女儿是世间无用之物!如今做亲几年,也不曾见他带挈丈人丈母做了皇亲国戚;我这个没用女儿,倒常有举人进士央人来说亲,只因年貌不对,我不肯就许。像他这样才郎还选得出。叫他醒一醒春梦,不要思量!”说过这些话,就指名道姓咒骂起来,比《王婆骂鸡》更加热闹。媒人不好意思,只得告别而行,就绝口回复裴翁,叫他断却痴想。

七郎听了这些话,一发愁闷不已,反复思量道:“难道眼见的佳人,许过的亲事,就肯罢了不成?照媒人说来,他父母的主意是立定不移的了,但不知小姐心上喜怒若何?或者父母不曾读书,但拘小忿,不顾大体,所以这般决裂。他是个读书明理之人,知道‘从一而终’是妇人家一定之理,当初许过一番,就有夫妻之义,矢节不嫁,要归原夫,也未可料。待我用心打听,看有甚么妇人常在他家走动,拚得办些礼物去结识他,求他在小姐跟前探一探动静。若不十分见绝,就把‘节义’二字去掀动他。小姐肯许,不怕父母不从。死灰复燃,也是或有之事。”主意定了,就终日出门打听。闻得有个女工师父叫做俞阿妈,韦小姐与能红的绣作是他自小教会的,住在相近之处,不时往来;其夫乃学中门斗,七郎入泮之年,恰好派着他管路,一向原是相熟的。

七郎问着此人,就说有三分机会了。即时备下盛礼,因其夫而谒其妻,求他收了礼物,方才启齿。把当日改娶的苦衷与此时求亲的至意,备细陈述一番,要他瞒了二人,达之闺阁。俞阿妈道:“韦小姐是端庄不过的人,非礼之言无由入耳。别样的话,我断然不敢代传,独有‘节义’二字是他喜闻乐听的、待我就去传说。”七郎甚喜,当日不肯回家,只在就近之处坐了半日,好听回音。

俞阿妈走入韦家,见了小姐,先说几句闲言,然后引归正路,照依七郎的话一字不改,只把图谋之意变做撺掇之词。

小姐回复道:“阿妈说错了。‘节义’二字原是分拆不开的,有了义夫才有节妇,没有男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