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 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(10 / 13)

连城璧 笔记小说 21750 字 2个月前

了这注财物,走到乡宦门首,那些管家只说他要进去撒赖,不肯放他入门。妇人将元宝、金银把与他看,说:“为赎女而来。”家人信了,方才放他进去。

妇人见过乡宦,磕了几个头,就取出身价,摆在他面前,求他称兑。那乡宦把元宝、戒指仔细一看,问他是那里来的,妇人就说:“是财主乞儿赠我的。”乡宦踌躇了一回,分付他道:“我今日有事,没工夫兑银子,收在这边,明日来兑。”妇人不敢违拗,只得应声而去。

到第二日清晨,“穷不怕”走到妇人家里,问他女儿赎出不曾,妇人把乡宦事忙、约了今日的话说了一遍。”穷不怕”正要出门,不想有几个健汉,如狼似虎拥进门来,取一条铁链,把他锁在一头,把妇人锁在一头,容分说,牵了出去。“穷不怕”问是甚么原故,众人不应;妇人问是甚么情由,众人也不理。一直带到高一陽一县前,关一间空屋里面。“穷不怕”与妇人两个跪在地上哀求,要他说出锁拿之故。

那些健汉道:“打劫钱粮的事发了,难道你自家做的事自家不明白,还要问我不成?”“穷不怕”与妇人面面相视,不知那里说起。再问几句,那些健汉就擎起铁尺,要打下来。“穷不怕”与妇人两个不敢开口,只得兢兢业业,抖做一团缩在屋角头,等候发落。

看官,你道这是甚么原故?只因那一日乡绅看了元宝,心上动疑,说从来只有官府的钱粮,方才倾做元宝,随你财主家银子,也不过是五两一锭,十两一锭。叫化的人,若不是做强盗打劫,这件东西从那里来?又有一赤金戒指搭在里面,一发情弊显然了。况且元宝上面两边都有小字,乡宦是老年的人,眼睛不济,不曾戴得眼镜,看来不大分明,所以打发妇人回去,一来要细看元宝,二来要根究来历。及至妇人去后,拿到日头底下,戴了眼镜,仔细一看,一边是解户的名字,一边是银匠的名字。

原来这解户与银匠就是高一陽一县的人,半年之前,高一陽一县解一项钱粮进京,路上遇着响马,干净打劫了去。累那解户转来倾家荡产,从新赔出银子倾做元宝,解进京去,方才保得身家性命。这桩大事是通县皆知的,乡宦岂不闻得?如今看了这两行小字,不觉大惊大笑起来。随即打轿去拜知县,把替他访着强盗,拿住真赃的话,说了一遍。就把元宝取出来,付与知县亲验。 知县看了,千称万谢,送了乡绅回去,就传捕快头目进衙门分付,叫他用心捉获,不可疏虞,所以”穷不怕”与妇人受了这场横祸。

等到知县升堂,捕快带了进去,少不得知县先审妇人,问他这注赃物是那里来的?妇人少不得说出真情,推到“穷不怕”身上。 “穷不怕”不等知县拷问,就说“元宝、金银都是乞儿送与他的,要审来历,只问乞儿,不干这妇人之事。”知县道:“这等你把打劫钱粮的情节,从直招来,省得我动刑具。”“穷不怕”道:“一尺天,一尺地,乞儿并不曾打劫甚么钱粮。这个元宝,是太原城里一个嫖一客舍与乞儿的。这个戒指,也是太原城里一个妓妇送与乞儿的。这些散碎银子,是乞儿叫化了铜钱,在本处兑换来的。有凭有据,并没有来历不明事,求老爷鉴察。”知县见他不招,就把怒棋一拍,分付禁子:“快夹起来!”“穷不怕”平日虽然打过几场官司,都是从旁公举、代众伸冤的事,自己立在上风,看别人打板子、夹夹棍的,何曾受过这般刑罚?夹了一夹棍,没有话招。

知县又付禁子:“重重的敲!”连敲上几百棍,“穷不怕”熬炼不过,知道招也是死,不招也是死,招了还死得迟,不招反死得快,史得信口乱说道:“不消再夹,待小的说出来就是。这项钱粮,是我在某处路上打劫来的,只为好嫖好赌,都用尽了,只留得这锭元宝,赃真事实,死罪无辞。”知县道:“打劫钱粮,决不是你一人,定有几个伙伴;顿寄赃物,决不在这一处,定有几个窝家。速速招来,不然我还要夹!”“穷不怕”道:“小的气力最大,本事最高,生平做强盗,再不用帮手,都是一个人打劫;到一处地方,只以乞丐为名,日走街坊,夜宿庙宇,再没有一个窝家。”知县道:“你方才说,那个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