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可行,还须我尽。郭乔听了,连连点头道:“领教,领教!”夫妻遂别了。正是:
贤妻字字是良言,岂独担当蘋与蘩。
倘能妇人皆若此,自然家茂子孙繁。
郭乔到了京中,赴部报过名,就在西山寻个冷寺住下,潜心读书,不会宾客。到了次年二月,随众入场,三场完毕。到了春榜放时,真是时来顽铁也生光,早又高中了三十三名进士。满心欢喜,以为完了一场读书之愿。只可恨死了儿子,终属空喜。忽报房刻成会试录,送了一本来看。郭乔要细细看明,好会同年。看见自家是第三十三名郭乔,庐州府合肥县生员;再看到第三十四名,就是一个郭梓,韶州府东昌县附学生。心下老大吃了一惊,暗想道:“我记得广东米氏别我时,他曾说已有五月之孕,恐防生子,叫我先定一名,我还记得所定之名,恰恰正是郭梓。难道这郭梓,就是米氏所生之子?若说不是,为何恰恰又是韶州府乐昌县,正是米氏出身之地?但我离广东,屈指算来,只好二十年。若是米氏所生之子,今才二十岁,便连夜读书,也不能中举中进士如此之速。”心下狐疑不了,忙吩咐长班去访这中三十四名的郭爷,多大年纪了,寓在那里,我要去拜他。长班去访了来,报道:“这位郭爷,听得人说他年纪甚小,只好二十来岁,原是贫家出身,盘缠不多,不曾入城,就住在城外一个冷饭店内。闻知这郭爷,也是李翰林老爷房里中的,与老爷正是同门。明日李老爷散生日,本房门生都要来拜贺。老爷到李老爷家,自然要会着。”郭乔听了大喜。
到了次日,日色才出,即县了贺礼,来与李翰林拜寿。李翰林出厅相见。拜完寿,李翰林就问道:“本院闲散诞辰,不足为贺。贤契为何今日来得独早?”郭乔忙打一恭道:“门生今日一来奉祝,二来还有一狐疑之事,要求老师台为门生问明。”李翰林道:“有甚狐疑之事?”郭乔遂将随母舅之任,游广东并娶妾米氏,同住了二年有余,临行米氏有孕,预定子名之事,细细说了一遍。道:“今此郭兄,姓同名同,年又相同,地方又相同,大有可疑。因系同年,不敢轻问。少顷来时,万望老师台细细一询,便知是否。”李翰林应允了。
不多时,众门生俱到,一面拜过寿,一面众同年相见了,各叙寒温。坐定,李翰林就开口先问郭梓道:“郭贤契,贵庚多少了?”郭梓忙打一躬道:“门生今年正交二十。”李翰林又问道:“贤契如此青年,自然具庆了,但不知令尊翁是何台讳?原习何业?”郭梓听见问他父亲名字,不觉面色一红,沉吟半晌,方又说道:“家父乃庐州府生员,客游于广,以荫门生。门生生时,而家父已还,尚未及面,深负不孝罪。”李翰林道:“据贤契说来,则令堂当是米氏了。”郭梓听了大惊道:“家母果系米氏,不知老师台何以得知?”李翰林道:“贤契既知令尊翁是庐州府生员,自然知其名字。郭梓道:“父名子不敢轻呼,但第三十三名的这位同年,贵姓尊名,以及郡县,皆与家父相同,不知何故。”李翰林道:“你既知父亲是庐州生员,前日舟过庐州,为何不一访问?”郭梓道:“门生年幼,初出门,不识道途,又无人指引,又因家寒,资斧不裕,又恐误了场期,故忙忙进京,未敢迂道。今蒙老师台提拔,侥幸及第,只俟廷试一过,即当请假到庐州访求。”李翰林笑道:“贤契如今不消又去访求了,本院还你一个父亲罢!这三十三名的正是他。”郭梓道:“家母说家父是生员,不曾说是举人进士。”李翰林又笑道:“生员难道就中不得举人进士的么?”
郭乔此时,已看得明白,听得明白,知道确乎是他的儿子,满心狂喜,忍不住走上前说道:“我儿,你不消疑惑了,你外祖父可叫做米天禄?外祖母可是范氏?你母亲可是三月十五日生日?你住的地方,可叫做种玉村?这还可以盗窃。你看你这当眉心的这一点黑痣,与我眉心这一点黑痣,可是假借来的?你心下便明白了。”郭梓忙抬头一看,见郭乔眉心一点黑痣,果与自家的相同。认真是实,方走上前一把扯着郭乔,拜伏于地,道:“孩子生身二十年,尚不知木本水源,真不肖而又不孝矣!”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