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一 情中爱(7 / 24)

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45463 字 2个月前

提醒正妻要有宽容之心。再说琼琼听说有信来,但又没看见,心中疑惑,便去问正妻,正妻说出的话很难听。琼琼无奈,便秘密派遣一位仆人携信去南昌,端朝拆开信一看,信上一个字也役有,只见一把雪梅扇面,扇面背后写着一首词,名为《减字木兰花),词中写道:雪梅妒色,雪把梅花相抑勒。梅性温柔,雪压梅花怎起头?

芳心欲诉,全仗东君来作主。传语东君,早与梅花作主人。

端朝细细揣摩词意,知道琼琼为正妻所欺,不由坐卧不安,便常想弃官归隐。因为侥幸得了一官,都是琼琼的力量,不能忘本。后来终于托病回乡。

端朝回到家中,正妻与琼琼都出来迎接,嗔怪他不深加考虑便辞去官职,问他为什么回来,端朝也不回答。随后便命家人备置酒宴,在酒宴上,才对正妻和琼琼说:“我羁身千里之外,只希望你们在家和顺团结,使我安心做官。昨天我见到琼琼所寄的梅扇,读了扇后的词,令我食寝不安,我怎么能不回来呢!”听了丈夫的话,正妻不满地斜视了琼琼一眼,说:“请您给判断个是非曲直,那词中所说的梅雪谁对谁错。”端朝说:“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分辨清楚的。”于是,让人拿来纸和笔,作了一阕《浣溪沙):梅正开时雪正狂,两般幽宠孰优长?且宝持酒细端详。梅比雪花多一出,雪如梅蕊少些香,天公非是不思量。

从此之后,;正妻与琼琼和好如初,而端朝也归隐在家,不再出门做官了。

抚松采药终其身

《如皋县志》:马氏自幼娴淑,做事合于礼教,并能明大义、识大体。十七岁时,嫁给冒起宗。来到冒家,她一精一心照料奶婆沙氏,沙氏病重时,马氏和衣而卧,为她煎汤调药,端屎倒尿,伺候了一百多天而不厌倦。事奉公婆也是这样。人们都称她为孝妇。后来,起宗由行人(官名,负责传旨、册封等事务。)升为考功(官名,负责官吏考核升迁废黜等事。),又担任了衮西高肇衡水道的长官,不论在哪儿任职,他都以廉洁闻名,这里面应有马氏的功劳。等他调到襄一陽一主管左宁南军事务时,战乱迭起,襄一陽一危在旦夕,有人劝他托病辞官。马氏阻止道:“您素来以忠贞为志向,怎么能听任这种苟且偷生的计策呢!”于是,起宗跃上战马,纵骑奔向战场,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。一直到年纪很大时才请求归乡。回乡后,马氏与他一起隐居山林之中,每日抚松采药,以此安度晚年。起宗死后,马氏独自抚育未成年的孩子,对孩子倍加疼爱;八十七岁时无病而逝。他的儿子冒襄,为了侍奉母亲,终身不仕,人称纯孝。

莫教儿女衣芦花

《苏州府志》:大场有个农家妇女,不知道她的姓氏名号。她姿容艳丽,举止娴雅。丈夫家生活贫困,她就将在娘家积攒的私房钱全部拿了出来帮助丈夫。每日勤劳操作,不论是家中还是田野,到处都留有她劳作的身影。尽管生活困苦,操作劳累,但她从不流露一点烦恼。村中有位老妇人怜爱她勤劳辛苦,便拉着她的手安慰她。而她却郑重地谢道:“我以劳作为乐事,再说不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养活公婆。”她就是这样,勤劳操作了十几年,终因劳累过度,一病不起。·临死前,她忽然向丈夫索要笔、砚。因丈夫不识字,家中没有这些用品,丈夫便急忙跑去向邻居家借。笔、砚拿来后,她叹了口气说:“多年没有使用过它们了,没想到今天竟成永别。”遂题写了一首绝句:当年二八过君家,刺绣无心但绩麻。

今日对君无别语,莫教儿女衣芦花。

此诗语意凄凉婉约,不愧风雅。她一生深晓大义,雅自韬晦不露,也是可佩服的。

般般丑

《青楼集》:般般丑姓马,字素卿,擅长诗词,通晓音律,驰名于江淮一带。当时有个叫刘廷信的人,他是南台御史刘廷翰的同族弟弟,绰号叫黑刘五。他落魄不羁,攻于笑谈,天性聪慧。至于词诗章句,信口即来。就是那街市俚语,也能变用新奇,道人所未道。刘廷信与马氏各闻其名而不相识。一天,两人在道上偶然相遇,同行的人说:“我给你们俩人介绍介绍,这是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