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一 情中迹(2 / 9)

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16959 字 1个月前

马驻扎在妒女祠下,竟然风停雨息。

露筋女

《高邮州志》:某女,不知是何处人,也不晓得她的姓氏,有人说叫郑荷花,又有人说是萧氏,还有人说叫全节娥,其实,这都是一些好事者,牵强附会起的名字而已。也有人认为欧一陽一永叔曾作诗吟咏过她,米芾还为之作赞文,并由此推断,后人为她建过庙祠。笔者也认为此庙祠当建在宋绍圣朝之前。当然,说那庙是祭祀古真女的也有人在。这都是因为世代久远,姓名湮灭,而说者又没有根据所致。考查《高邮旧志传),是这样记载的:烈女和嫂子走到城外三十里处,天色便昏黑了。嫂子看湖边有人家,便挽着烈女的胳膊去投宿。烈女不去,独自留下坐在草丛中。时值秋季,蚊蝇繁多,烈女弱体经不住蚊咬,到天亮时,血都被蚊子吸尽,身上的筋骨全裸露出来,人也死了。后人由此称她为“露筋烈女”,并建庙祭祀她。其后,庙宇时毁时建,但烈女的影响不绝,这都是因为欧、米二公的诗所起的作用。

小娘墩

《温州府志》:嫆娘婉娘,是乐清人,她们是亲生姐妹,父亲名叫鲍任。这姐妹俩生得肤白如玉,煞是漂亮。元军攻侵乐清时,她们到山里躲避,但最终还是落入元军将领的魔掌。

元将想奸污她们,姐妹俩拼力反抗,竟从百仞悬崖上跳了下来,摔死了。人们都很同情她们,将她们安葬在大田墩,现在名为“小娘墩”。

残苦庙

《枣林杂俎》:残苦庙在曲沃西关外。春秋时期,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,晋献公派人追赶文公,追得很急,介子推让儿子介林替代文公死去。当重耳被秦穆公派兵护送回国做国君时,介子推的妻子及介林的妻子出来寻找介子推。她们听说介子推在绵山烧死后,便一起投井而死。乡人在那井边建了一坐庙宇,称为“残苦庙”。

妹资潭

《上犹县志》:甘氏,名妹资,是甘思孔的孙女,嫁给了北村的何用。甘氏二十岁时,何用死去。为此,她痛不欲生。

但因婆婆年老无人照料,便忍痛活了下来,尽心竭力事奉婆婆。

婆婆见她年纪轻轻就守寡,于心不忍,就劝她改嫁。甘氏对婆婆说:“您能留我在身边侍候您,我就心满意足了!否则的话,我只能死了!”婆婆知道儿媳刚烈的秉性,担心再劝出事,也就不再勉强。

宋嘉定十二年(公元年),元兵攻陷了上犹县城,甘氏的婆婆为元兵杀死,元兵见甘氏姿容秀美,就把她活捉了,准备带往统帅府,献给统帅邀功请赏。一行人马走到一条溪水旁,甘氏见溪潭深沉,很高兴地想:“找到死的地方了!”于是,便乘看守者没注意的时候,跳到了深潭中。元兵惊呆了,竟以赞叹的口气说:“这真是个贞烈妇人!”后来,县主簿黄桂开听说了这事,便在溪边建了一座祀庙,每到春秋之际,让社长主持祭祀。后人称其潭为“妹资潭”。

双女冢

《莱州府志》:王氏姐妹,是胶州人。宋钦宗靖康年间,姐妹随母亲外出避难,不幸被乱兵抓获。乱兵眼馋姐妹俩的美貌,想把她们带回兵营。王女骗他们说:“你们放了我母亲,我们就跟你们走。”乱兵信以为真,就把她们的母亲放了。二女见母亲已脱离了危险,义不受辱,商量说:“我们出身世家,怎么能让贼污辱呢!”于是,双双投海而死。当地人赞赏她们的烈行,将她们的尸体捞上来掩埋了,称她们的墓为“双女家”。

冰房

《济南府志》:胡氏,是淄川人。她是诸生刘应蛟的妻子,廪生刘振元的母亲。她十九岁那年,应蛟病故,振元才三个月。

应蛟生前十分孝顺,也颇有才气。她的婆母高氏,是从祀乡贤高栖的妹妹,读书识理知大义。儿子死后,她做了十首哭儿诗给儿媳。

胡氏苦守贞节,缺衣少食,冬天连炉火都没有。婆婆曾给她的房间取名“冰房”。其后的一年,年景歉收,刘家揭不开锅,高氏被女儿接了去。一天,天降大雪,高氏遥望家乡流着眼泪说:“冰房中的孤儿寡母不知怎样度过今晚!”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