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《酉一陽一杂俎》中也说:娶媳妇时,新娘入门跨马鞍。郑余庆《书仪》也有跨鞍之说。由此看来,在五代之前就有这种风俗习惯了。只是抱瓶的习俗其他书未见记载。
杀尼姑街
《池上草堂笔记》:在嘉善县的北门内,有一条杀尼姑街,不知是根据什么命名的。据民间传说,此街原来有一个尼姑庵,庵中有个尼姑先与一位屠夫相好,后来又跟另一人通奸。屠夫知道后,妒火心中生,便在夜里进庵把那尼姑杀了。为了销尸灭迹。他将尼姑的尸体大卸八块,用一个大口袋装好,准备背出北门,沉到河里。当他走到门口时,已经五更了。守门的人盘问他背的是什么,他扯谎说:“我一个亲戚要结婚,这是为供神所宰的牲畜。”守门人没再多问,就放他出了城门。屠夫走到吊桥时,忽然看见一个黑大汉拿着刀站在桥上,他做贼心虚,不敢过,往返徘徊了好多次。天渐渐亮了,有位乡民进城办事,见他背的口袋血淋淋的,就问。他背着什么,他把跟守门人扯的谎又说了一遍。乡民见他神色慌张,觉得不对劲;就硬把他的口袋打开看了。原来里面有一个光光圆圆的女人脑袋,还有分解的四肢,乡人认定他杀了尼姑,便大叫一声把屠夫抓住押送到官府。一审问,屠夫供认不讳。于是,依法处死了他,并将那座尼姑庵烧掉了。随后,人们竟以“杀尼姑”为那条街命名。
碧云阑
《余墨偶谈续集》:京城的男女少年刚留额前的头发时,头发蓬松下垂,作事很不方便,于是,人们便用一根彩绳打个结,把头发系在额头前,称它为“碧云阑”。有人说,这就是从前艺妓扎得双螺发型的遗制。
澡浴
《真腊风土记》:真腊(今柬埔寨)气候炎热,每天不洗几遍澡就没法活,即使是晚上,也得洗个一二次,当初,没有浴室浴盆之类的洗澡设备,但每家都须有一个洗澡池,否则二三家合用一个池子。洗澡时不分男女,都裸体进池子。只是父母长辈正在洗时,子女卑幼不敢人;而卑幼先在池中,则尊长也回避。如果是相同辈分的,就没什么约束,只要用左手遮住生殖器,就可以进去了。或者是三四日,或者是五六日,城里的妇女三五成群都到城外河中洗澡。她们来到河边,脱去衣服,就旁若无人地走到水中。会聚在河里的洗澡人,有时多达数千人,即使是名门世家的妇女也去洗。她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羞耻的,从头到脚,谁都能看。城外河里,每天都有人在里面洗澡。唐朝官员休假时,颇以此为游观之乐。听说也有在水中偷情的。
此地的水总是温热的,到五更时才略微凉一点,等到日出时,又温热了。
嬉妇
《余墨偶谈续集》:粤西一地娶亲时,常邀同辈人闹洞房,闹房调笑,雅俗不同。我的朋友王某刚考中孝廉科,他的妻子是临川某大户人家的女儿,颇知书达礼。他们结婚时,陈象九、秦寿芝、吴月农等人,邀我一同去闹洞房,他们各说了谑词,轮到我时,我随手从花瓶里拈出一枝花,递给伴娘说:“新郎今年登科,明年又将赴琼林宴(皇帝赐新科进士的宴会),怎么能不插一枝花呢?”伴娘便把花交给了新娘,新娘欣然把花插在新郎的帽檐上。我的同伴们又想看新娘的小脚,新娘说什么也不干,正窘迫间,我解围道:“他日新郎到翰林院供职,现在仿东坡歧公故事,迈开金莲持着炬火送新郎入‘翰苑’也是佳兆。”新郎听后,非常高兴,忙让新娘拿着烛火快移莲步,同伴们终于达到了目的。
现在闹洞房,就是抱朴子所说的“嬉妇”,这种习俗,有伤风雅,不足为训。
九夫坟
《新齐谐》:句容门外有九夫坟。据说,从前,有个妇人很漂亮,丈夫死后,留下她和一个年幼的孩子,妇人家中富有,便招了一个丈夫,刚生了孩子,这新招的丈夫又死了,妇人便把他埋在前夫的墓旁。不久,她又招了一位,这位也是生了一个孩子就死了。于是,她又招又死,又死又招,共嫁了九个丈夫,生了九个孩子,绕圈建了九座坟,妇人死后,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