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一德考中举人,寓居南京。半夜时有少妇前来挑逗他。他燃烛待旦,终究没发生苟合之事。拂晓,他便迁居到郡城之南二图。他看见寺庙内有无主尸骸,便捐献田地将其安葬。乡里中有位姓谢的人,犯了大罪,将被处死。朱一德知道这是桩冤狱,于是亲到官府去为当事人辨护,营救出了这位谢姓乡亲。最终他也不接受一文钱的酬谢。朱一德平生廉洁白好。
他去世时,家中仍是一贫如洗。缙绅大户争相出资为他办丧事。
戴杏花
《蕙亩拾英集》:赵清献镇守四川时,见到一个妓一女头戴杏花。赵清献很高兴,便对她调笑说:“髻上杏花真有幸”,那妓一女应声说:“枝头梅子岂无媒”。到了晚上,赵清献很想念那个妓一女,竟然下令让值宿老兵去叫她来。二更鼓响,妓一女还没到。赵清献又命人去催促,旋即又阻止那人去。这时,先前那个值宿老兵忽然从幕后钻出来,赵清献感到奇怪,问他为何还在这里。老兵回答说:“我揣度相公不过一个时辰,此念头就会止息的。所以我虽然表面接受了你的命令,实际上我并没有去办。”
小鬟侑酒
《侍儿小名录》:晁无咎拾遗贬谪到玉山,路过彭门。陈履常(师道)正罢官住在家乡。晁无咎让小鬟(女孩》招奴跳梁州舞助酒兴。陈履常作了一阕《木兰花》词相赠。其词云:娉娉袅袅,芍药梢头红样校舞袖低回,心到郎边客已知。
金樽玉酒,劝我花前千万寿。莫莫休休,白发簪花我自羞。
晁无咎说:“有人怀疑宋开府是铁石心肠,等到见他作的《梅花赋》,辞气清便艳发似乎与其为人并不相同。履常生性清通,虽然不至于像宋开府那样的铁石心肠,然而这首《木兰花》词也是清便艳发,比《梅花赋》还要好哩!”
美女置之别室
《五代史·冯道传》:冯道为人自觉刻苦俭约。那时后晋与后梁军隔河对峙,冯道驻扎在后晋军营中,住在一座茅庵内,不设床席,只是用一捆草垫着睡。所得的俸禄,散与众人,与仆人同灶吃饭,心情乐陶陶的。诸将有时抢掠到美女,敬赠给他,他难以推却而收下;随即便将美女安置到另外的屋室里,查访到来路后,便将美女送还她的家了。
恶见妇人
《鸡肋》:西梁宣帝萧詧,厌恶看见妇女;离妇女哪怕已有数步远,也还闻到臭气。他每次与妇人同床后的衣物,决不再穿。
选娼本非藩镇事
孔平仲《续世说》:唐武宗听说扬州的娼女善行酒令,便下令与淮南监军太监,让挑选十七名扬州娟女献纳。监军太监拟请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,而且还打算选些良家美女,调教后充数献纳。杜悰说:“皇上的敕令是下发给监军公公的,杜惊我不敢参预此事。”监军太监再三相请,杜悰仍不应从。监军太监大发脾气,上表告状。唐武宗看完状表后沉默不语。左右近臣请求再下道敕令,让节度使也参与挑选娼女事宜。唐武宗开言道:“下令让藩镇要员挑选娼女进宫,这岂是圣明天子所做的事情!杜悰不顺从监军的心意行事,深得做大臣的体范,真是宰相风度啊!朕为此事甚是惭愧。”于是紧急下令给淮南监军,停止选娟;并提拔杜悰为平章事。杜悰进京,入宫谢圣恩,唐武宗慰劳他说:“爱卿不顺从监军的心意,朕知爱卿有辅佐君王之心。而今朕有爱卿这样的大臣,犹如当年太宗得魏徵啊!”杜悰是杜佑的孙子,岐一陽一公主的丈夫。
醉眠邻妇侧
《晋书·阮籍传》:邻家有个少妇长得很美,姿色出众,平时总是站在柜台后卖酒待客。阮籍经常来此饮酒,喝醉了便倒卧在少妇身边地上。阮籍既然不避嫌疑,那少妇的丈夫察觉后也不怀疑什么。兵家有个女儿颇有才色,还没出嫁就死了。
阮籍并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兄和家人,却径直前往兵家哭丧,哭得哀痛欲绝才离去。阮籍这人,其外表坦荡而内存淳厚,像这样的事例不少。